古代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清朝御制“壓榨制膏法”
發布時間:2024-12-02 點擊:46
普洱茶從制式上分為五大系列:團茶、餅茶、沱茶、磚茶、茶膏。茶膏是這五大系列中極特殊的一種,很少有人涉及。古代普洱茶制作有兩種方法:大鍋熬膏和御制壓榨制膏。之前我們已經講解過大鍋熬膏的具體工序,詳見《古代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土制大鍋熬膏法》,本期我們將了解一下古代普洱茶膏制作的另一種方法:清朝御制“壓榨制膏法”。
“壓榨制膏法”為清朝宮廷御茶房獨創,與“大鍋熬膏法”有著本質的不同。它可以說是最原始的生物科技的運用。代表古代茶葉科技的一個高度。這種制膏方法是借鑒唐宋時期壓榨制膏思路,形成的梗高級別的產品。雖然它很原始,但滲透著超前的科技理念。
“壓榨制膏法”主要由五個環節構成:
1、輕蒸、解塊、淋洗。
將云南上貢來的頂級團茶和餅茶進行蒸濕,然后解塊,再進行淋洗,去除茶葉表面的灰塵及雜物。這個過程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對云南上貢的普洱茶進行茶葉品質的鑒別與評判。其中,是否具有有害物種,包括“投毒”,仔細甄別。茶品的安全性檢驗是這個環節的重中之重。
2、二次發酵。
采用傳統釀酒工藝中的厭氧發酵法,對茶葉進行發酵,促進茶葉內含物質的再次轉化與分解。
3、小榨去水,大榨出膏。
采用壓榨技術,先將水分擠出不用,然后再用全力將茶葉內存的茶汁壓出,并反復壓榨,收汁。
4、自然沉淀,分層析出。
將壓榨出的茶汁放在開口的容器內,使其自然沉淀,并分層析出;其分層不同,品級也不同。
5、收膏,壓模。
將分層析出的茶汁放陰涼處風干,獲得稠密度較高的軟膏,再入模干燥成形。
這樣,茶膏制作就完成了。下期我們繼續講解清朝御制“壓榨制膏法”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