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味醇厚、香清幽的武夷水仙茶
發布時間:2024-11-28 點擊:66
據傳,水仙品種原產福建建陽水吉大湖的桃仙洞,水仙茶樹品種屬于無性系、大葉、晚生種型,葉片比普通小葉大一倍以上,是大葉型喬木的茶樹品種。
約在光緒年間水仙品種傳入武夷山,至今有100多年的歷史,已經是武夷巖茶中栽培面積最廣、產量最高、傳播最廣的品種之一。水仙茶樹目前已經幾乎遍布武夷山所有的茶場。在武夷巖茶眾多的品種中,水仙堪稱武夷巖茶中第一大家族。
在福建省,閩南烏龍茶以香氣見長,閩北烏龍以水醇厚取勝。因而有“南香北水”之稱。而最能代表武夷巖茶甜醇的,就是武夷水仙茶。這也是它流行最廣的原因之一。
水仙茶,葉型較大,葉質肥厚。條索肥壯,色澤綠褐油潤。香濃辛銳、清長,有獨特的“蘭花香”;茶湯味濃醇厚,喉韻明顯,回甘清爽;湯色濃艷呈橙黃色;葉底軟亮,耐沖泡。武夷水仙茶品鑒常有“三紅七綠”、“蛤蟆皮”、“蜻蜓頭”等特征。
武夷水仙茶干茶香明顯,火功香、焦糖甜香濃厚。濕香則是茶香明顯,糖香減弱。
水仙茶香型豐富,僅花香型就有桂花香、蘭花香、梔子花香等多種變化,還有奶香、糖香、果香、火香等。其香淡雅悠長,香甜醇厚,耐泡度高。其焙火工藝有輕火、中火、足火等。
水仙茶根據采制季節,有春茶水仙和冬片水仙兩種。武夷巖茶一般只作春茶,冬茶產量較低。
武夷水仙茶遍布整個武夷山所有的茶場,其中以三坑兩澗的正巖水仙為最正宗,其次為景區內的水仙。外山茶場生長的水仙往往也能制作出品質優秀的茶,其中以吳三地的老叢水仙最為著名。武夷巖茶的陳茶,也多以水仙品種為主。
武夷水仙
武夷水仙是指種植在正巖山場外、武夷山行政轄區范圍內的非老叢水仙。它們分布于武夷山各個鄉鎮,是武夷巖茶最大的組成部分,其中以高山產區的水仙茶品質最好。
正巖水仙
正巖水仙是指種植在正巖產區內的水仙,以馬頭巖、慧苑坑、水簾洞等片的正巖水仙最為著名。這里的水仙種植時間較長,有不少是百年老叢水仙,加上正巖山場優越的土壤氣候條件,因此造就出的茶葉是水仙系列中品質最優質的。
老叢水仙
老叢水仙一般是指五六十年以上樹齡的水仙茶樹。其樹齡越長,品質相對越好(當然任何茶樹皆有其生命周期)。老叢水仙正巖產區以馬頭巖、慧苑坑、水簾洞等片較為著名,高山產區的以吳三地最為著名。老叢水仙的加工制作工藝與其它巖茶大致相同,但老叢水仙多采用輕火、中火炭焙,以充分體現其味醇清香的特征。老叢水仙,外形緊實、條索狀;顏色多為烏綠潤帶寶色;茶香馥郁、老叢味。葉底大片有明顯的“綠葉紅鑲邊”特征,葉脈浮于葉面之上。
品鑒老叢水仙茶,主要掌握住三個特征:木質味、青苔味、糙米味。老叢水仙茶葉葉質綿軟,養生成分豐富。湯味極濃醇且厚重,湯水順滑又兼具有陳年茶之味。老叢水仙為水仙茶中極品。
高叢水仙
茶園的管理,通常每年都對茶樹進行修剪,修剪過的水仙茶稱之為矮叢水仙,而不修剪的水仙茶樹稱之為高叢水仙。也有另一種說法,即將樹齡在20年以上且從未修剪的水仙茶樹稱之高叢水仙。高叢水仙的品質僅次于老叢水仙,高叢水仙樹型較高,產量低,采摘難。為提高產量,便于采摘,很多茶園已將高叢水仙修剪成矮叢。所以高叢水仙目前很少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