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茶的來歷
發布時間:2024-11-27 點擊:51
肉桂多少錢一斤 ?茯茶的來歷
茯茶的起源公元1368年前后,中國人發明了一種經過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茶葉品種,這就是—茯茶。因當時采用湖南黑毛茶為原料,故名“湖茶”,又因原料送到涇陽手工筑制,稱“涇陽磚”;因在伏天加工,故稱“伏茶”,后以其香味藥效類似土茯苓,美稱為“茯茶”、“福磚”。由于系用官引制造,清代前期須在蘭州府繳納三成至五成磚茶作為稅金,交給官府銷售,又叫“官茶”、“府茶”。其余的磚茶由茶商按照政府指定的銷區銷售,稱為“附茶”。因為它的效用類似土茯苓,形狀好似磚塊,所以也叫“茯磚茶”,后來被美譽為“福茶”、“福磚”,因其系官引制造,購銷受官府嚴控,亦稱“官茶”、“府茶”。茯茶是中國最早出現的緊壓茶,也是加工工藝最復雜、最古老、流傳最久遠的大宗茶產品。茯茶因含有神奇的“金紅茶姜茶花”,寫滿了走向中亞、走向羅馬的古絲綢之路,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
歷史上,湖南茶葉產區因壓磚技術差,生產的磚茶質量疏松,經多次轉運達到西北,茶磚破損嚴重。而采購原料運到涇陽加工成茯磚茶,不僅可減少茶磚破損,茯磚茶運往銷區市場,交通也較湖南麒麟午后紅茶便利。
明清西北的官茶,皆由陜西巡撫管理,涇陽成為其時茶葉加工、檢驗之地。將湖南原料茶在涇陽加工成茯磚茶,便于監造檢查。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體積龐大的里引茶受運輸條件的影響而大為減少,從而引起當時政府的高度重視,讓地方政府這里解決這一問題。黃茶產地時任湖南省茶葉管理處副處長的彭先澤先生,經過科學的實驗和研究后,撰寫了一篇題為《辟在安化不能壓磚》一文,并見諸報端,引起政府和業界人士的高度重視。
1939年5月,彭先澤受托至安化試壓黑茶磚,當時在安化的江南坪(現在江南鎮),用木制壓機壓制樣磚數片,送往當時的財政部貿綠茶妹微電影易委員會檢驗。6月接到復電:“樣磚色味俱佳,唯磚身松弛,諸囑壓緊。”7月于湘潭訂購鑄制手搖螺旋壓機六部,12月壓機運回。1940年1月裝制,3月正是開工壓制,其產品據當時旅居江南坪的涇陽茶商稱:“磚身緊致,色澤艷麗,香味醇厚,其品質在涇陽磚之上,并經重慶中國茶葉公司檢驗,電復堪合俄銷,交安化黑茶做實驗騙局由中國茶葉公司銷售,自此,益陽開始壓制黑磚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