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述著茶馬古道歷史的北京茶博館
發布時間:2024-11-26 點擊:60
喜歡旅游、喜歡將旅途上的故事通過鏡頭記錄下來,喜歡與朋友們分享旅途所帶來的愉悅。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文化起源和傳播的中心。倘若有人問你,你知道茶起源于什么年代?你知道中國十大名茶都有哪些?你知道茶都有哪些保健功能?在北京博物館日這天,我參觀了位于京城馬連道的京華大世界的北京茶葉博物館。
攝影/英子
攝影/英子
走進北京茶博物館,也就走進了京城人的日常生活。老話說得好:柴、米、油、鹽、醬、醋、茶,居家過日子,開門七件事。老北京人愛喝茶,老北京人講究喝茶。那么茶起源于什么時候?在這里你都可以一一找到答案。
攝影/英子
攝影/英子
從出土的陶瓷茶具以及挖掘的茶籽化石來看,茶距今有200--500萬年之間。茶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朔到神農氏。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蒙頂山茶祖師吳理真開始在蒙頂山馴化栽種野生茶樹,開啟了人工種茶的歷史。
攝影/英子
攝影/英子
攝影/英子
因康藏屬高原地區,藏民的主食是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等高脂肪食物,需要茶葉幫助分解脂肪,防止燥熱。與此同時,藏區的騾馬、毛皮、藥材可以與茶葉互換。于是唐宋時期,就出現了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有南北兩條,一條為滇藏道,從云南西部洱海一帶產茶區經麗江、香格里拉、德欽、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衛藏地區。另一條為川藏道,從四川雅安進入康定、從這里又分為兩條線。北線從康定向北,經道孚、爐霍、甘孜、德格、江達、昌都。南線則從康定向南,經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貢至昌都。滇藏、川藏兩路延伸到不丹、尼泊爾、印度境內,直至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攝影/英子
茶博館里陳列的三件展品來自于故宮博物院,都是貢茶。可謂鎮館之寶。
一是千兩茶(俗稱大花卷),是黑茶類中的一個品種,以每卷茶葉凈含量合老秤1000兩而得名。二是普洱金瓜茶(俗稱人頭茶),是普洱茶獨有的一種特殊緊壓茶形式。茶芽常年陳放后色澤金黃,人們習慣稱為金瓜茶。三是普洱餅茶,也叫七子餅茶。
從這些斑駁的出土茶器皿,我們仿佛聽到了茶馬古道上的鈴聲,仿佛看到了中國茶走向世界的輝煌歷史。
從這些做工精美的工藝品中,我們也領略了祖先們精湛的手工技藝。
茶博館利用聲光電展示了古代茶館的場景。讓我知道了北京西山玉泉山皇帝御封的天下第一泉,知道了乾隆皇帝別出心裁的三清茶宴。
從茶博會我知道了中國的十大名茶是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云霧、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巖茶、祁門紅茶、安溪鐵觀音。
從茶博會上我知道了與茶相關的:茶養生、茶保健、茶療養。知道了由茶而衍生的茶保健食品。
展館中展示了老北京街頭茶館的場景,勾起了我們童年的回憶。作為北京人我了解了老北京人所鐘愛的小葉茉莉花茶的加工工藝。
一個茶博館,蘊藏了茶的歷史故事、茶的現代發展,讓我們由此看到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