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鴉片與白銀
發布時間:2024-11-21 點擊:48
周重林和太俊林所著的《茶葉戰爭》檢討了我們習焉不察卻又至為關鍵的一些歷史細節,重在討論近代歷史中的茶葉和飲茶的文化意味和歷史關系,它的旨趣是,“透過一杯茶,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衰敗的王朝,收獲的也不只是那些廉價的屈辱,而是日常生活中的那杯茶,是怎么樣到了手中,又是怎么丟失的。所謂的全球化,在那個時間里,又是如何展開的呢?”
茶葉、鴉片與白銀這三種東西之間的關系,是當時的世界貿易的最大主題,由于歐洲(后來還有美國)大量需要中國的茶葉,但他們都沒有中國需要的大宗商品,而且中國喜歡用白銀交易,白銀因此都紛紛流入中國,造成歐洲各國的嚴重入超。這時候,英國東印度公司發現中國有很多人吸食鴉片,于是從印度購入鴉片走私到中國,這才扭轉了由中國說了算的世界貿易格局。
從上述三角貿易關系可見,茶葉在其中的關系至為重要。這一判斷的依據,可以從英國對鴉片貿易的態度變化中看出來:雍正七年(1729年),中國首次頒布鴉片禁令,又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禁種鴉片,從嘉慶元年(1796年)起一再禁止鴉片入口,但屢禁不止,中國人吸食鴉片越來越多,中國的白銀大量流往英國,造成清朝“銀貴錢賤”的局面,中國只好用傳統的“以茶制夷”的策略對付英國,道光十九年(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1785-1850)到達廣州禁煙,與英國的貿易需求沖突,因為英國東印度公司要用鴉片來換得中國的大把白銀才買得起茶葉,所以英國不惜付諸武力,目的就是保證繼續通過向中國走私鴉片來向中國購買茶葉,否則它就沒有東西可以掙銀子來買中國的茶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