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市分析:漫談普洱茶市場的3大困境
發布時間:2024-11-19 點擊:51
很多人都說2018年不好做,有人說茶客嘴變叼了,現有的茶難以滿足茶客的需求;也有人說茶實在太貴了,不少消費者承受不了現在的價格;還有人說茶客手中的茶太多了,存貨就夠消耗許久,哪還會大量買進新茶。
其實我要說,這些都是市場的表象,并非市場的本質。
在我看來,當前不少茶商抱怨市場不好做,根本原因在于陷入普洱茶市場的三大困境當中。
第一,名山古寨不可能兩頭得利
名山古寨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高端普洱茶市場的標志。
名山已經與高端普洱茶深度捆綁在一起,在現在的市場格局下,不可能存在價格便宜的名山古寨新茶。
就像一萬元一公斤的老班章,再怎么壓縮成本,也都不可能低于五千元。如果說中期茶還有少量的漏可以撿,那么新茶絕無任何可能。
又想高性價比,又要山頭純正,這絕不可能。盛易祥。
所以做名山古寨茶只能面向有消費能力的高消費群體,靠張冠李戴、混淆概念去忽悠,這樣的方式已經很難在當前的市場中有生存空間。
第二,柑普茶低端產品沖擊太大
柑普茶作為普洱茶市場的新寵,給不少人帶來了巨額的財富。
但假冒偽劣產品也隨之而來,現在市場上的產品都號稱新會柑,但實際上有多少是真的,大部分茶商心里都一清二楚。
去年下半年的時候,已經有不少茶商在小青柑上賠了本,懂新會陳皮的人太少,假貨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劣幣驅逐良幣已經是板上釘的事實,非新會柑搶奪新會柑的市場,今年會是柑普茶的轉折年。
沒有一定的消費群體作為基礎,不宜在小青柑上壓重寶。
第三,投資茶的價格過于離譜
今年許多茶上漲的太離譜,茶價動輒幾萬元一件甚至是十幾萬元一件。
高額的經濟回報令許多茶客從品茶轉移到投資上面,普洱茶變成了投資理財產品。本該被喝掉的茶全部都靜靜得躺在倉庫中。
炒茶最怕高價買入后被套牢,本來想賺點小錢做零花,誰知本金被套牢。投資茶到底該如何升值,是短期內成倍上漲還是按照一定比例逐年上漲,怕是很難再有定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