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派茶館
發布時間:2024-11-17 點擊:69
在以農業文明的封閉性和靜態性為特征的巴蜀文化影響下,成都茶館是一個地域特點十分突出的類型。在史料記載中,中國最早的茶館起源于四川。早在民國初期,成都茶館已達454家,居四川之最,是歷來茶館數量最多的城市。在空間格局和服務方式方面,成都茶館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
自改革開放后,成都茶館出現了不小的變化,其發展經歷了三次階段性變革: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公私合營,讓成都茶館的數量明顯減少,但成都人泡茶館的習慣并沒有多少改變,茶館中的茶客人數始終沒有萎縮。成都茶館的恢復期,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最初是大批傳統老茶館開門迎客,很快,茶館數量恢復到600余家。這一時期的成都茶館,其空間格局仍舊延續了早期茶館的“當街鋪”、“巷中寺”、“河畔棚”、“樹間地”的老傳統。茶館內,最具代表性的擺設是竹靠椅、小方桌,“三件頭”蓋碗、紫銅壺和老虎灶。在茶館中服務的堂倌都是摻茶“茶博士”,個個身懷絕技,這是成都茶館最具特色的服務形式。在茶館中,所提供的是單一的花茶。
在四川,具有商務功能的都市茶館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1995年前后,在“圣淘沙”、“耕讀園”、“綠茗”等一批茶館在成都相繼開業。1996年,四川省茶文化協會在成都成立時,成都現代化的茶館已接近百家。與傳統茶館不同,這些茶館從露天進入室內,不再延續茶館的敞開式風格,改鋪舍為茶樓,室內裝飾一改傳統茶館的簡樸而趨向豪華,陳設多聚西式風格,除法式藤椅外,許多茶館擺上了鋼琴。茶館所提供的茶水不再局限于花茶。此時,茶藝表演也開始在成都出現。成都市還成立了茶藝隊,在各大茶館演出,茶藝之風盛行。但好景不長,此后的兩三年時間,傳統的麻將席卷了幾乎所有的成都茶館,茶藝在茶館中趨向沉寂。
四川成都茶館
20世紀末,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外來資本的引入和賓館酒樓的興起,成都茶館發展開始趨向于多元化。一些適于茶館經營的主題文化如鹽道文化、藏文化、集郵文化等走進茶館,同時,棋牌、足浴、桑拿等經營項目也被引入茶館。
2001年,四川省茶文化協會開始策劃以茶藝和茶文化為主題的活動。通過茶藝比賽和茶館評選,挖掘和推廣茶文化,指導茶館發展,抵制不良現象,助推茶館業良性發展。2008年,成都茶館數量較2001年翻了一番,達6000家,其中單純售賣茶水的茶館占30%,“棋牌茶館”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