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咖啡有速溶 普洱茶也有
發布時間:2024-11-05 點擊:53
都市白領喜歡速溶咖啡,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方便!說到喝茶,很多人都會覺得泡茶有太多的繁文縟節,其實,普洱茶也有方便好喝的速溶普洱茶——普洱茶膏。
普洱茶膏是將云南特有的喬木大葉種茶葉經過加工與發酵后,通過特殊的方式將茶葉的纖維物質與茶汁分離,將獲得的茶汁進行再加工,還原成更高一級的固態速溶茶。
清朝時期,云南土司借鑒唐朝與宋朝制作茶膏的工藝的基礎上,以云南喬木大葉種茶葉為原料,采用大鍋熬制的方法,小范圍制作,形成普洱茶膏雛形。最初的普洱茶膏,通過茶馬古道傳播到西藏,迅速被西藏上層人物接受,成為上層貴族(包括活佛級以上的僧侶、宗教領袖)享受的特權物品之一,民間則禁止流通。之后,清朝皇室開始注意這一現象并接觸普洱茶膏。1729年(雍正七年),云南普洱茶團茶和茶膏開始向朝廷進貢。到乾隆年間,清宮御茶房開始制作普洱茶膏。御茶房在生產工藝上做了很大改進,普洱茶膏由貢品變成宮廷制品。
據史料記載,宮廷里御茶房加工普洱茶膏工藝非常復雜。原料選用的是指定的云南六大茶山大葉種茶,經過186道工序,72天的周期。成品除了口感潤滑厚重,入口即化,沏水后湯色濃艷,呈寶石紅和玫瑰紅色彩外,最重要的是它的特有藥效成分。清朝藥學家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一書中曾這樣評價:“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脹,受寒,用姜湯發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顙,受熱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內,過夜即愈”。
現代的茶膏工藝在清代宮廷制作工藝的基礎上發展出常溫仿生浸提工藝這一現代科學普洱茶膏制作工藝。這種工藝模仿了清代普洱茶膏制作的氣候、溫度、環境,控制在常溫35~42攝氏度之間。所以制作的普洱茶膏香味十足,陳化后的口感滋味也更好。
普洱茶膏是普洱茶有益物質高度濃縮的精華,更好的保存和提煉普洱茶的香氣、色澤、口感,沖泡時帶著若有若無的清淡香氣,沖泡后沒有茶渣,湯色褐紅通亮、色澤飽滿,不含任何雜質,比直接沖泡的普洱茶更優,入口滋味醇厚潤滑。要是喜歡調飲,固體茶膏省去了過濾茶葉的麻煩,在融化的茶水中直接加入牛奶、蜂蜜、玫瑰醬等好物,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