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品嘗“茶與水”七情六欲
發布時間:2024-10-28 點擊:50
第一屆全民飲茶日活動的“聚水啟茶”典禮,表現水對茶的重要性
本報訊(記者 黃惠/文 林朝陽/圖)3月22日為“世界水日”。2011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城市供水應對挑戰”,旨在提示和鼓勵各國政府、組織、社區和個人積極經過城市用水管理提升水質。事實上,水是生命之源,承載并影射著某些事物。
好比茶事活動,有了水,才能從基礎上保證茶葉的質量;泡一杯好茶,考驗的是茶人的用水之道。好茶需配好水,伯牙邂逅子期,有了對味、和鳴,方可共譜佳樂。細細品嘗,感受茶水的七情六欲。
生長:充足水分保證茶葉內質
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茶學系研討員葉乃興介紹說,茶樹生長與水毫不相關。普通而言,茶區年降水量在1200毫米以上就可以滿足茶樹的生長需求,否則會使采制而成的茶葉顯得較為枯老。而福建地區的年降水量基本維持在1500毫米以上,因而,福建茶區的茶樹并不需求擔憂“缺水”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福建茶的優秀質量。
可是,水又是怎樣促進茶樹生長的?春茶被稱為一年中最好的茶,這和雨水又有什么聯絡?葉乃興告訴記者,春茶的質量之所以被茶人所稱道,次要緣由是茶樹“蟄伏”了一個冬天,體內養分成分持續累積,香氣物質以及味道物質含量豐富,而且春季茶芽肥壯,色澤綠翠,葉質柔軟,用這些茶鮮葉做出的茶內質會相對較好。當然,充足的雨水是必備的條件。同時,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明前茶”(清明前采摘的茶)不斷受“追捧”。但是,“明前茶”普通是針對綠茶而言,烏龍茶系由于生長周期以及采摘需求的限制,并無“明前茶”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