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江岸這兩處遺產點入選
發布時間:2024-10-27 點擊:52
3月20日,從武漢市“萬里茶道聯合申遺辦”獲悉,國家文物局已發函,正式同意將“萬里茶道”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萬里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涉及我國的湖北、福建、江西、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八省(區),其中,武漢推薦申報3處遺產點,分別是漢口俄商近代建筑群和大智門火車站和江漢關大樓。漢口俄商近代建筑群和大智門火車站均位于江岸區。
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規定,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預備名單》是申報世界遺產的先決條件。對每個國家來說,世界遺產預備名單是該國認為其境內符合申報世界遺產條件的遺產的詳細目錄。如果締約國提交申報的世界遺產未曾列入該國的《預備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將不予考慮。
湖北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表明8省聯合推動的‘萬里茶道’申遺工作得到國家文物局的肯定,并且正式具備參加申遺的資格,‘萬里茶道’申遺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未來8省將推動‘萬里茶道’蒙古段、俄羅斯段的遺產考察,加快推進‘萬里茶道’申遺的國際合作。”
國家文物局要求,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和文物行政部門,要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進一步做好“萬里茶道”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和基礎研究,不斷充實申遺文本;對沿途各相關文物保護單位開展必要的修繕保護工程,提升闡釋和展示水平,嚴格控制周邊建設活動;加強萬里茶道保護和申遺的國際合作,通過與蒙古和俄羅斯兩國的文物部門、考古研究機構和相關協會交流與合作,積極推進跨國聯合申遺行動,深化兩國間的文明交流互鑒,加快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萬里茶道是17世紀至20世紀初期橫貫歐亞大陸、途經中蒙俄三國的一條以茶葉貿易為主的國際古商道。它是古代絲綢之路衰落后,在歐亞大陸興起的又一條重要國際商道。“萬里茶道”南起中國南方的山地產茶區,茶葉經過水陸交替運輸北上,在漢口、張家口集散轉運,過庫倫后一直延伸至古代中俄邊境的茶葉通商口岸城市恰克圖完成交易。而后,經過西伯利亞地區、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至歐洲,線路總長達1.4萬余公里。它溝通了亞洲大陸南北方向農耕文明與草原游牧文明,是東方文化和農業文明西輸的重要載體,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文化線路。
湖北、福建、江西、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八省(區),推薦“萬里茶道”申報遺產點45處。湖北推薦遺產點還有赤壁羊樓洞古鎮、鶴峰古茶道南村段、五峰古茶道漢陽橋段、襄陽碼頭及會館4處。
從1987年至2017年,《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所列遺產中已有31處文化遺產,5處文化景觀遺產,13處自然遺產和4處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是世界上列入“申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遺產點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武漢牽頭
“萬里茶道”申遺
在“萬里茶道”申遺的過程中,湖北省、武漢市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2012年
湖北省文物局發起萬里茶道文化遺產保護與申遺倡議,得到國內沿線各省區積極響應與大力支持。
2014年
中俄沿線節點城市達成《中俄萬里茶道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武漢共識》,同意武漢成為萬里茶道申遺牽頭城市。
2014年8月
江岸區人民政府和長江日報開啟重走“中俄萬里茶道”之旅,以聚合沿途8省區3國的力量申遺。18人組成的采訪團,從漢口江灘茶葉碼頭遺址出發,循著17世紀-20世紀初茶葉貿易之路的主線,駕車經天門、襄陽、賒店、榆次、呼和浩特、烏蘭巴托、恰克圖、伊爾庫茨克、莫斯科等城市,最后到達圣彼得堡,56天行程14627公里。
2015年
武漢作為牽頭城市、湖北作為牽頭省份,武漢市萬里茶道聯合申遺辦正式揭牌成立,聯絡協調8省區聯合開展申遺工作。
2016年7月-12月
武漢市“萬里茶道聯合申遺辦”組織預備名單文本編制單位專家團隊對各省區申遺推薦點進行實地考察,共考察遺產點110處,行程8000多公里,對萬里茶道遺產點進行全面系統梳理。
2017年
“萬里茶道”沿途8省聯合編制《萬里茶道(中國段)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文本,報送國家文物局審查。
2017年底
在印度召開的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第19屆代表大會上,中國、蒙古、俄羅斯古跡遺址保護協會代表認為,“萬里茶道”是推動“一帶一路”的重要項目,并就共同推動“萬里茶道”申遺工作達成初步共識。
2018年
國家文物局將“萬里茶道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工程”列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交流合作專項規劃》。
“萬里茶道”上的武漢遺產點
漢口俄商近代建筑群,由新泰洋行大樓、華俄道勝銀行漢口分行、東正教堂、源泰洋行、俄國駐漢口總領事館、順豐茶棧、巴公房子、李凡諾夫公館等8處組成。1904年,俄國駐漢領事館落成。這是一座具有斯拉夫風格的兩層磚混結構建筑,用麻石磚石墻體,墻腳勒上紅砂石。俄羅斯商人的住宅基本在俄租界,李凡諾夫公館、巴公房子、東正教堂、順豐茶棧都是典型的俄商建筑。順豐磚茶廠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家采用機械化生產方式的制茶廠,湖北的近代機械化工業也因茶葉貿易而被引進。
京漢鐵路是當時中國最重要的鐵路干線,也是俄國茶商將大量茶葉從漢口運出的重要通道。漢口大智門火車站始建于1900年,屬法國古典主義四堡式建筑,長期為中國南北鐵路干線樞紐,也是武漢城市地標之一。1906年京漢鐵路通車,銷往西北地區和俄羅斯的漢口茶葉,大多選擇從鐵路北上,到東北后又通過中東鐵路和西伯利亞鐵路運到圣彼得堡。
來源長江日報app
文字馮愛華 萬建輝
版式謝一凡
投稿9352163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