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歷史行情分析讓你洞悉茶葉的未來走向
發布時間:2024-10-21 點擊:31
我國初期所有的茶業基本上由國家進行調控生產及計劃銷售,到90年代進入資本市場,而一些大型的國有茶企有技術、有茶葉基地,卻沒有市場營銷的國有茶企都在尋求突破!
90年代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私營作坊式茶業自己走向市場,在靈活機動的前提下,發展較好,中國的茶業外圍看似在低迷,而內需則逐年上升。
90年代后期,臺灣茶進入內地,因其特有的香氣和滋味,令得國內的烏龍茶制作也向臺灣茶工藝靠攏,慢慢的所有的茶品變成市場按需供給,市場總是多變的,在盲目的跟隨市場口感生產的茶作坊,且缺乏長線的品牌經營管理、市場推廣建設、品牌文化打造及維護,雖說百花齊放,但終究有所限制。
21世紀之后,有了資本介入茶行業市場,是在預定期限內,將資本投入利益最大化,而并非長線經營推廣品牌文化及品牌維護,故而資本的介入,茶行業某些茶品狂歡了十幾年。隨著水漲船高,資本進入,品牌遍地開花,從喝茶的變成買茶的,從消費茶的變成收藏茶的,甚至有一些消費者藏茶比買茶的還多,市場受眾口感單一化,其他優良品質的茶,皆因其不知名,而被人忽視。
茶葉銷售困境
隨著高科技的迅速發展,以及消費者更迭換代引來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的不同導致了許多茶企業面臨困境,產品賣不動。那么,中國茶產業目前面臨著哪些困惑呢?它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01“品質與品牌”的困惑
當前,許多茶企對品質存在誤區,他們過分強調所謂“好山好水出好茶”,把茶產地的某些物質條件如水質、空氣、環境等因素絕對化,他們過分強調“天然、環保、產地”的品質,造成茶企訴求幾乎同質化。如今是互聯網時代,但他們的經營意識仍停留在農業經濟時代,同消費者以及茶行業的發展趨勢存在很大落差,造成了行業散亂,消費者需求嚴重不足。
很多茶企品質參差不齊,卻一味追求包裝,品牌除了名稱、標志、包裝等外觀方面,有明顯的差異性外,大部分經營幾乎同質化,很難找出差異性,這種現象不利于品牌的區隔和塑造。茶企仍然缺乏系統性、前瞻性、科學性的品牌意識。
以前,茶企業多以提高質量為主要發展手段,忽視廣告宣傳;現在許多企業不惜斥巨資進行廣告宣傳,提高了品牌知名度,但由于訴求不精準,造成資源浪費,由于品牌塑造急功近利,反而使得茶葉看似有有名聲卻沒有銷量,使品牌更難于自拔。
因此,挖取消費者需求需要做好顧客忠誠度和美譽度,不要過分訴求產地“品質”,而是深層次挖取目標消費者需求,運用“互聯網+”工具,做到多層次的整合營銷,比如創新的oto模式就是一種好的出路,它十分適合茶企發展。
02“品位與文化”的困惑
與一般消費品不同,茶作為一個文化飲品,在銷售時難免讓茶企更添幾分思慮,許多茶企在“品位與文化”方面十分困惑,由于對市場把握不準,沒有按照消費者心理和消費習慣進行準確地細分市場,產品單一,結果造成茶文化整體品位不高。
甚至,一些企業過于宣揚茶的市場性和社會功利性,如送禮佳品,強調“尊貴”文化,把茶分成等級銷售,無形中將一種至尊、等級觀念灌輸給了消費者,對消費者心理產生嚴重誤導,再加上缺乏產品創新驅動,造成了消費需求不足,最終使產品賣不動,形成了生產過剩的假象。
03“創新與發展”的困惑
隨著時代的發展,茶從“天然茶”到“工業茶”,目前己經進入“科技茶”的發展階段,一些物質條件可以依靠科技手段創造出來。茶既是健康食品,又可以作為其它產品的原料,創造出更多消費者喜愛的產品,比如茶飲料、中成藥茶、茶食品等,可是我國茶企的創新意識有待提升,掐手指數來,全國性品牌寥寥無幾。
目前,中國茶產業正處于“創新與發展“的困惑期,許多茶企想創新,但不知道如何著手?筆者認識一個創新成功的茶企,現分享給大家。
該企采用了“茶+餐廳+旅游”整合營銷方式,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以茶為主題,結合自己的產業優勢,改造專賣店,開了以茶為賣點的素食館,連鎖經營,它所有菜品和湯都是以茶為原料,比如茶西餅、茶蝦、茶豆腐等等,強調“天然、環保”的茶菜品,做到十分極致,深受消費者喜愛,在餐廳某一個角落,成為茶葉展廳和銷售區域,消費者可以除品嘗茶菜之外,又能品飲到好茶,買到“天然、健康”的品牌茶葉;在餐廳的布置上,處處體現“喝茶健康”的理念,潛移默化地告訴消費者,實現了口碑傳播。
同時,開發茶為主體的農村生態游,以自駕游和團隊游為主,另采用眾籌模式,線上線下,實現同目標消費者“吃、喝、玩”的互動,短時間內,打開了茶葉的銷量,實現了企業良性的快速發展。
縱觀中國茶企,制約發展的瓶頸,最重要的就是缺乏創新。當前,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召喚下,中國茶產業,只有創新發展,才能發揚光大老祖宗留下的茶文化。
茶葉發展前景
當前,我國茶葉產量、國內銷售、茶葉出口都處于歷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資金支持,茶葉企業改革不斷深入,新的資本進入,茶葉新技術在茶葉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以及茶葉新產品的開發等,這些都為我國茶葉產業注入新的活力。下面從三個方面跟大家談談茶葉這個行業的發展和前景到底在哪里?
1生產更加專業細分
從茶類來說,各茶類的品種對環境都會有一定的要求,茶葉生長的區域特征決定了茶產區的細分。如安溪產鐵觀音、武夷山產巖茶、杭州西湖產龍井。從加工產品來說,傳統茶葉、茶飲料、速溶茶、袋泡茶等等都會更專業。
2品牌更加強調信譽
中國茶葉品牌很多,但真正值得信賴的品牌還比較少。許多品牌靠廣告堆出來,沒有死心踏地做品質,以質取勝。這也是目前茶葉市場亂象之一。真品質無人認知,假品質知名度卻很高。形成想找好茶的人找不到好茶,真正的好茶又賣不出去的惡性循環。
3營銷更加趨于便捷
目前茶葉品牌可信度低,許多人都習慣品后再買。這就導致茶葉的銷售務必走店鋪營銷的路子。隨著電商的廣泛使用,茶葉也擠入其中,但真正高檔茶還是比較難銷得動。因為沒喝過,不敢花大價錢買高檔茶。品牌與品質相匹配,是改變營銷方式的根本。
總之,茶葉的未來走向,可能是營銷為先導,抓住消費者。資源為基礎,控制住優質茶。形成一個名符其實的品牌、品質、價格的體系。讓消費者花錢花得明白,會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來選購自己所需要的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