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香味綜合品質審評
發布時間:2024-10-19 點擊:55
依上述“三香五味”的方法,我們對烏龍茶的香氣和滋味做出了較詳見的辨析,但對此仍然未完全完成香味的審評工作,還必須進一步深入考察香味的綜合品質表現,這就是茶湯香味的耐泡性和均衡性。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刻,更全面,更準確地把握茶湯香味的實際品質狀況。
耐泡性
評審的是茶葉香味各因子在各泡次的分布表現情。鮮葉原料好,內含物含量高,在各泡次就都有良好的表現,稱其為耐泡。反之,制茶原料差,內含物少,泡次亦少,特別是在后泡次中香味低淡,徒然消失,謂之不耐泡。茶葉香味的耐泡性直接關系到茶葉的品飲價值和經濟價值。
均衡性
由于鮮葉原料狀況,氣候狀況,工藝得當與否等因素都會獨立地對某一品質因子產生深刻的影響,如鮮葉原料等級低,內含物少,雖氣候工藝等因素無礙,成茶品質在前泡次尚能有較好表現,但往后耐泡性則差,即使在前泡次也有香味欠豐滿,力度弱的問題。再如鮮葉原料,內含豐富,卻因氣候作崇或工藝上走水不足,使得成茶濃度可能有較好的表現,便不可避免地出現花香不顯,青氣嚴重,滋味青澀的問題。又如原料好,氣候好,前期工序工藝也恰當,唯在最后一道干燥工序中,火功失當,溫度太高或時間太長工,那么成茶茶湯中多種品質因子都可能有良好表現,但老火問題就來了。因此,在審評實踐中,常常出現的情況是同份茶有的品質因子優良,有的因子就表現一般,有的低下,反映出香味品質的不均衡性特點。正是這種不均衡性使得茶葉香味高中有低,低中有高,花色豐富,規格齊全,琳瑯滿目。更使得茶葉生產、茶葉品質、茶葉技術的提高和發展永無止境。就審評而言,充分認識不均衡性的客觀存在,審評結論才會更客觀全面,不致出現全盤肯定或完全否定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