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茶葉烘焙
發布時間:2024-10-18 點擊:64
茶葉通過烘焙來改變品質。難免在欣賞烘焙的口味時會忽略了高級茶中混入中檔茶的不良行為,故要提高鑒別能力。
降低茶葉內的水分是烘焙茶葉的目所在,改變茶葉的品質,達到保鮮與定質的效果,茶葉從茶山采好時需經過第一次烘焙,成為毛茶(也就是粗制茶);賣到茶商手中會經過再度烘焙,之后的成茶則稱為精制茶。
茶商常常混合兩季不同的茶葉進行烘焙,通過烘焙來穩定茶葉的口味。故掌握高超的烘焙技術是創造茶葉品牌的一種方法,同時也是核心競爭力,焙茶技術和竅門絕不外傳。對茶商與茶行而言,靠烘焙的技法可以控制茶葉的品質與口味,進而贏得消費者的認同一-這就是老一輩的品飲者習慣向固定茶莊買茶的原因,他們已經習慣固定的茶莊所烘供出的獨特口味。
自古以來,就有將茶比喻為君主,將烘焙法比喻為臣子“茶為君,火為臣”的說法,不管什么樣的茶葉,通過適當的烘焙都可以修正茶葉的口味,“為君”的茶因這位焙火“臣子”的輔佐,而呈現出不同的風味特質。
若你喜歡清香,你就要挑選輕焙火茶;要是你的口味較重,那么熔火的茶必定能夠滿足你;或許你位要求滿口茶湯滋味的人重焙火茶必能令你難忘!
焙火的目的是:去除茶葉的雜質,增加茶葉的甜分,對于茶商或茶行而言,若能夠掌握焙火技巧,除了可以改善茶質,增加茶的銷售量,也可以將茶葉的品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例如百年堯陽茶行出品的鐵觀音茶王,暢銷數十年不衰,就是靠焙火寫下了傳奇。
焙火實在是神奇,可以讓陳放已久的茶葉回春,恢復青春的滋味;但若烘焙不當,可能將茶葉焙死,喝起來只有焦炭味而失去了茶葉的真味。
制茶技術從采摘鮮葉的第一刻開始,直到烘焙最后一秒結束,其間每道工序都步步分明,必須按部就班完成;但其間存在各種變因,它們左右著茶葉的香氣與滋味,讓茶葉豐富而多變。制茶工序是識茶的門檻,是中國茶的迷人之處,也包藏著永無止境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