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構成——壺身篇
發布時間:2024-10-17 點擊:49
一把完整的紫砂壺是由壺蓋、壺身、壺嘴、壺把、壺底所構成。
紫砂壺的制作要體現它的重心與穩定性,各個部件與整體(壺身)比例協調。
今天我們先從壺身說起,不論是光器、花器、筋紋器,不同形態的壺,其身筒不外乎桶形、球形、方形、碗合形。
桶形又分直立桶形,異形直立桶形。直立桶形如洋桶、德鐘。
異形直立桶形如竹段、梅樁。
下大上小的桶形如石瓢,上大下小的一般為花盆。
球形又分圓球形和半球形,高的圓球形如掇球、龍蛋。
半球形如西施壺、半月壺;扁的如虛扁壺;方形有四方、六方、八方等。
方器的制作使用樣板先做出每個面需要的泥片,對應面大小一致,用拼接的方法做出。
碗合形是經過虛坨,泥片打好后按在上面虛成碗狀,然后兩半合成,如線圓壺、合歡壺。
在時大彬以前,紫砂壺的制作全都是用虛坨兩半相結合的方法,直到時大彬開創了憑空成形的紫砂壺拍打法,并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