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有獨鐘的“陽羨茶”(散文)
發布時間:2024-10-14 點擊:50
作者:且喝茶去 稿件來源:宜興日報 上傳日期:2011-05-21
5月21日訊:每年的春天,新茶的香氣總是會如約而至,似乎整個小城都彌漫著淡淡的如蘭般甜蜜馥郁的馨香。在我看來,宜興的春天就是由陽羨新茶、烏米飯、香椿芽這些東西混合而成的。
每年的冬天我都會為了期待那一捧新茶,希望春天早日來臨!愛茶,尤其對生于斯、長于斯的陽羨茶情有獨鐘。對于宜興幾個鎮產的茶,在口感上,自己心里還是有個小九九的!客觀上,宜興茶存在口味和品質上的區別并不存在什么離譜的差距,可令我沒有想到的是今年與陽羨茶的一次密切接觸竟令我大吃一驚!
說來也真是有些巧合,在岳母娘家偶然認識了邵阿姨。阿姨雖是“山中人”,我卻不敢“低看”,見她言談舉止,天賦靈氣,內外兼修。當閑聊中得知她家果茶園有許多“野山茶”,我當即開車到了隱藏于湖氵父 山中的陽嶺果茶園。所謂“野山茶”,據說是過去改造老茶園時遺留下來的,屬于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那種;或生長在難墾的山上;或僥幸于果林之邊,無人打理,卻生得任性、茁壯。
一撮“野山茶”投入玻璃杯中,正如林語堂老先生所言,第一泡譬如一個十二三歲之幼女,茶芽枯篙,很是青澀。茶湯入口還算溫潤恬淡。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但常識告訴我,還是要氣定神閑地期待第二泡、第三泡……,即使不好,也是要連連說好,再開路不遲!
沒想到到第二泡水注入后,茶芽竟變得嬌嫩鮮活起來,湯色愈發清澈明亮,含入口中,溫暖甜蜜,令人著迷。心中開始默數杯數,兩泡、三泡、四泡、五泡、六泡……真是“芳香潤齒頰”啊!
喝完第六泡,體內竟仿佛生發出一種太和之氣!此時只能默念盧仝的七碗茶詩: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誰能保證當年盧仝寫七碗茶詩不是喝了此茶后而生發出的靈感呢!
從來佳茗似佳人,有了佳人沒了魂!接下來的一周,雖“新茶”在杯,卻淡而無味。時下的茶園,為追求高產而施以重肥,“茶雖易茁,氣韻反薄”。面對如此之茶,只能是“見垂楊恍憶纖腰,對青山暗想峨眉”,徒生感慨!不管刮風下雨,明天一定去找“野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