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為何成了資本的寵兒?
發布時間:2024-09-29 點擊:55
最近一段時間,“天價普洱”的消息層出不窮,除開茶界內部消息漫天飛以外。各財經報道也開始聚集到了這曾經喧囂一時的茶葉上,央視財經也開始了相關調查報道,頓時充滿了山雨欲來的味道。
回顧普洱茶的歷史,在中國不長的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普洱就不只一次被作為了投資對象,1950年的香港,1995年的臺灣,2007年的中國大陸,都成為了普洱與資本結合的主戰場,雖然大多數了解普洱的都會說投資收藏的概念,但普洱茶為什么也成了投資品呢?
從自然屬性上看,作為投資品,普洱有著易存放,而且會隨時間推移存放的普洱會發生轉化,如此這樣在時間上的變化,就可以通過資本給予其一個越陳年越貴的定價,畢竟暫不論口感的情況下,陳年的茶終究是少數,稀缺性就是價值的來源之一。普洱又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原料自然分為了山頭村寨,又通過原料質量分為了古樹,大樹,臺地等,這樣的區分又可以將其更加細化,更利于資金的操作,大山頭名山頭,在其歷史發展與市場競爭中被賦予了各種概念,這些茶就相當于龍頭股或地王一般存在,因此,進入的資金最大,拉抬的最高,倒得也最晚,這與任何一個資本市場的情景都十分相似,如“老班章”,“冰島”,“易武”,“景邁”等等,這些可謂是根正苗紅,故事,歷史,品質等該有的概念一個不差,既是白馬又是藍籌,當然價格也高,天價茶出現也一定是在這個層次之中,可以作為“上證300”這樣的指標來作為參考。而其余的茶也可以捕捉其中一小撮概念進行宣傳操作,如非名山頭的古樹茶,名山頭的拼配,或者在歷史之中發現其中的故事,如古茶林的發現,茶葉源頭,少數民族習俗,皇家貴族御用等等,這些在交易中也是經常聽說,這可以算的上是“概念股”,有錢投,有人宣傳,加上自生品質還不錯,出現暴漲的概率不低,這也是大部分資金在里面轉的原因,如市面上宣傳的“小班章”,“賽易武”等都可屬于此類,不少莊家也是埋伏其中。再其次的可能就只能歸結為垃圾股了,有沒概念,有無品質,如大部分臺地茶,有的可能是喝都不能喝,無任何炒作噱頭,只是作為純粹的籌碼進入市場。
就商品市場而言,品牌又是區分普洱的一大要素,對于大型的廠家與品牌茶,在普洱投資上也有著很大程度的推動作用。如07年的普洱炒作,除開臺灣商家收購老茶返銷內地外,也有商家,依靠資本優勢自我炒作,人為制造普洱茶漲價的表象,如抓住某款有特點的茶葉,這樣就可以人為制造稀缺性,通過放貨與收貨造成每年漲價的表象,同樣可以向下級經銷商與散戶手里發放,每年提高定價,人為將普洱茶變為債券,由此,商家的名氣也打響了,所生產的其他的茶葉價格自然也會提高,這樣的商業操作是否得當尚且不表,但此操作實際就是利用了普洱的投資屬性。
今日普洱市場,雖有普遍漲價,但是出現的是極為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臺地茶收購價格的低廉與古樹茶高價難求成為了對比。較07年普洱茶普漲此次漲價看來理性的多。這實際也與這些年普洱泡沫破滅之后的多年宣傳有關。炒作對于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好處在于可以讓更多人去認識,壞處是會給許多人帶來經濟損失。07年的炒作使普洱進入了大眾視野,老茶更是被束之高閣,不論跌價多少倍,老茶的價格之高已經是被市場所認可,但由老茶引出的大陸第一波普洱行情之后,出現了尸橫遍野的普洱市場慘狀,且老茶已在高位,參與度與利潤率都有限。市場最后找到了出路,這就是古樹茶概念的出現。普洱的自然屬性,使得普洱市場可以充分的細化,人們發現了其中的不同之后自然會用最簡單的商品價格進行區分。如07年炒作之中,就已經出現了山頭之分,“老班章”可以傲視普洱茶界,甚至加入其原料拼配的茶葉都可以賣出高價,這就是一種細分。如今添加了古樹概念的普洱茶,已可以從山頭,樹齡,年份等全方面進行隨機組合,這樣的產品多樣化,如同金融市場一般,讓投資者有著更多的路徑,玩法也會更多樣,這是任何茶品都無法比擬的,這也是普洱茶吸引人,又可以容得下龐大資金的原因。
普洱的資本市場,與普洱茶一樣神秘莫測,對于這次的普洱浪潮,市場會最終給出結果,任何市場的進步與完善,也是在一次次的交易中逐漸成形。那茶山之中世代勞作的茶農,怎么也想不到今天會靠著祖傳的手藝暴富,曾經被浪費的老茶,也想不到會價值連城。市場就是這樣,永遠不會以人們的思維為轉移,只有時間可以告訴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