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茶市進入“將來消費”模式
發布時間:2024-09-27 點擊:61
三流商家追逐市場潮流,二流商家搶占市場先機,一流商家創新消費模式。眼下,一種創新的消費模式在武漢悄然出現,某茶莊老板請來茶葉界名師出手,手制名茶,別看眼下這種新制茶葉并不起眼,但時下有眼力的高端客戶看重的是其若干年后的價值。
瀏覽大圖
茶界名師到漢引驚動
最近,武漢茶葉界有點小震動,由于業界頗有名望的“普洱教父”白水清來了,很多茶老板都希望與其約見,為自己的茶葉生意添點“彩頭”。
記者跑了多趟,昨日下午在位于沙湖大道的清逸園見到白水清。白水清1955年生人,祖籍福建安溪縣龍門鎮美卿村。現任香港安溪同鄉會會長、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終身榮譽會長。
20世紀90年代初,他進軍茶葉市場,到1993年,已經差不多收齊了一切年份的普洱茶,其中超越百年的就有幾十種,由于高深的茶文化造詣,茶商、茶人、茶友送其“普洱教父”稱謂。
請“教父”出馬親制名茶
白先生此次來漢惹起驚動,緣由之一是受人之托,親手制造兩款普洱名茶作為某茶莊主打招牌產品。業內人士都明白,新制的普洱茶并不適合飲用,且價值不高,需閱歷一定年份,才可“增值”。該茶莊花如此代價,贏利點在哪里?
事實上,邀請白先生的人,也是其娘家親戚,茶莊老板說:“白先生親手制造的茶,自己也具有定價話語權,也就是說,他今日制造的這批茶,今后在市場上價值幾何,基本他自己說了算。”
說到這里,很多人明白過來,如能買到“巨匠”制造的茶,若干年后其價值一定會增長,而且“巨匠”本人為提升自我話語價值,這個價格一定不會低,相當于“買到就是賺到”。
花半年選材做足噱頭
換句話說,這一消費模式就是借助“名師”為噱頭,將茶葉作為一種投資品,購買茶葉的人,多半是看重其將來“增值”,至于過多久能增值多少,就看巨匠的“炒作”才能。
本次白先生制造的兩款名為宋聘、紅印的茶,茶莊可謂做足噱頭,從半年前開始,就伴隨白先生到全國各地選材,并將過程整理記載,作為宣傳材料。
白先生說,武漢人愛喝普洱茶,愛珍藏的人不少,但真正懂得鑒別,懂得其價值的并不多,武漢與他淵源頗深,此次來,特制的兩款茶均是精品,另一層目的是提升武漢茶友整體鑒賞境界。
記者看到,一塊新制的“宋聘”,日前標價數千元,而茶莊展現的另一塊“宋聘”已有百年歷史,在香港拍賣市場報價約200萬元。這兩塊茶放到一同展現,不少客人都忍不住詢價爭搶那塊新茶。
“教父”本人是最大贏家
請“教父”制茶代價不菲,怎么完成最大盈利,記者了解到,在這場投資大餐中,最大贏家事實上是“教父”本人。
首先其憑仗對普洱茶的了解,在工藝和配方上進行改進,能讓茶在短時間內達到較長時間才能達到的“陳年”效果。
其次,這次制造的這批普洱茶,他不會全部銷售,而是自己庫存一部分,當定價增值到合適位置,其“庫存”就能帶來更大價值,事實上是一次“雙贏”的商業投資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