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飲一壺茶,談笑不精神
發布時間:2024-09-16 點擊:85
有關喝茶的茶具,茶客歷來都有不少講究,好像也是一門學問。我對其懂得不多,也懶得深究,自認實用就好。
想來,與好友促膝,我更喜歡用玻璃杯,圖的是方便,省去了頻繁泡茶的麻煩,便也避免了話題被打斷的遺憾。泡上一杯新茶,嫩芽如蘭,清綠的水,幽淡的香,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在溫馨的居室內暢談,使人多快樂少煩憂。而獨自一人閑坐,抑或是三五好友聚會時,我就好用紫砂壺,沏上一壺上好的鐵觀音,仿佛人生一大享受。我本無大志,無論是冷清的沉思,還是熱鬧的天南地北,有茶有壺有閑情雅趣就夠了。
許多玩紫砂的人有厚古薄今之嫌,以為越老越好。我卻偏偏不自覺地排斥那些老貨,好買新壺,只因自己養的自己喜歡,有些壺在自己手中養了二十多年,養壺的過程也仿佛帶著自己這些年歲月的歷練。曾聽說養壺如養性,一把養好了的壺,應該呈“黯然”之色,光澤“內斂”,如同謙謙君子,端莊穩重。當然,這壺還得用上好的泥料、工藝和款識,不然包漿再好也是美中不足,我的好些壺上鐫刻著朋友或一些前輩作的字畫,每當使用或把玩它們的時候,心中都會生出一絲欣慰和懷想。
近來我一直是用去年江圣行送的一把茶壺,那是圣行為了紀念父親江寒汀誕辰105周年而訂制的。壺身有字有畫,都是江寒汀先生的作品,總共10把紀念壺用了3幅畫稿,而書法則是同樣的一句題詞,壺形采用了江寒汀生前常用那把壺的造型,另做了5套茶杯。這把壺中飽含著父女的深情,有女兒對父親一種難以用任何言語來敘述的懷念。正因為如此,我對這壺更為珍愛。
江圣行有一“小姐妹”,名為蔣莉萍,是當代制壺大師蔣蓉的侄女,也在經營著紫砂。圣行一次偶然地向她提起了制作紀念壺的想法,蔣莉萍當即找來好手,做壺、刻款。圣行為使此壺不失其父書畫的原韻原味,親自監制,盡心盡力,終遂心愿。
我有幸得到了其中的一壺一杯,看著這好壺好畫好字,遙想前輩當年風采,不禁心向往之。面對壺上江寒汀“不飲一壺酒,寫花不精神”的題字,我與朋友笑言,我們今天又是一番境界。朋友問此話怎講,我說,我們在一起聚會聊天,正可套用此句,正是:“不飲一壺茶,談笑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