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茶,是誰一枝獨秀?
發布時間:2024-09-09 點擊:60
春季對應肝臟,中醫認為肝喜條達,所以這個時候肝的活動力最為旺盛,如果保養不當容易滋生肝火,尤其是喜歡熬夜和不愛喝水的人。清代藥學專著《本草正義》中記載:“凡花皆主宣揚疏泄,獨菊花則攝納下降,能平肝火。”這句話的意思是,花類的中藥基本都有宣揚疏泄的特性,但只有菊花有攝納下降的特點,所以有助于平息肝火。
中醫的“肝”跟西醫的“肝”是不一樣的。肝火旺是中醫的說法,所謂肝火太盛,常指人愛生氣,易著急,動輒發火發怒,有時還有口干舌燥、口苦口臭、眼干目澀、頭暈頭痛、心煩失眠,女性可有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癥狀。中醫認為肝為剛臟,主升主動,內寄相火,所以平肝火的花類中藥必須是有降下作用的。由于菊花還有一定的降壓功效,尤其對于肝陽上亢導致的高血壓病患者,可以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菊花茶,平肝降壓。但是,低血壓患者要少喝。
春季溫暖潮濕,利于各類細菌繁殖,加上這段時間天氣忽冷忽熱,人的抵抗力下降,極易引發不同程度的眼疾,結膜炎就是常見的一類。明代藥學著作《藥品化義》中記載菊花能治“暴赤眼腫、目痛淚出。”暴赤眼相當于西醫的流行性結膜炎,菊花水煎劑及水浸劑對多種細菌、病毒有抑制作用。
春季天氣干燥,但很多人的食欲卻更加旺盛,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體內缺少津液會誘發胃火上升。清代藥學著作《本草新編》記載:“甘菊可以大用之者,全在退陽明之胃火。”
胃火即是胃熱。對于嗜酒、嗜食辛辣、過食膏粱美味等飲食不當引起的火氣,中醫稱為胃火,通常是由濕熱、食滯等原因造成。對于胃火旺的人菊花茶可以稍微泡得濃一些。
春天多風,天氣變化迅速,應當特別注意對風邪的避忌和自身的防護。春天常提春捂,是避免春季風邪傷身的一種方式。從中醫食療的角度來說,喝點菊花茶也有助于預防保健。
清代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中記載:“凡芳香之物,皆能治頭目肌表之疾。但香則無不辛燥者,惟菊不甚燥烈,故于頭目風火之疾,尤宜焉。”雖然芳香之物都能治療頭目肌表的病癥,但是這類藥物大都辛燥,唯有菊花不一樣,所以對于頭目部位的風火之疾尤其適合使用菊花來祛火,避免燥邪傷身。
野菊花為菊科植物菊的頭狀花序。菊花味甘、苦,性微寒,疏風清熱,平肝明目,常用于風熱感冒、頭痛、高血壓及各種眼科疾病等癥。野菊花味苦、辛,性涼,可疏風清熱、消腫、解毒,常用于風熱感冒、肺炎、胃腸炎、高血壓、瘡癰、口瘡、丹毒、濕疹等癥。
中國是菊花的原產地,中國人常用菊花代茶葉泡茶飲。菊花茶比茶葉清涼,作為藥物用的菊花有杭州產的杭白菊,滁縣產的滁菊,歙縣產的貢菊,河南產的懷菊等。以顏色來分,菊花有黃菊花和白菊花兩種,兩者的功效基本相同。白菊花性味相對甘一些,平肝明目的作用較強,故常用于高血壓以及配伍應用于肝陰虛、肝陽亢所引起的頭暈、眼花、目干等。黃菊花性味相對苦一些,清熱解毒疏風作用較強,故常用于外感頭痛發熱、瘡瘍腫毒及目赤腫痛等。
野菊花味甚苦,清熱解毒力很強,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對皰疹病毒、流感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故常用于感冒、支氣管炎、胃腸炎以及疔瘡等。此外,野菊花現用于高血壓病的治療。藥理研究證明,野菊花可通過擴張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從而達到降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