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茶葉“平民化”應對現存的茶葉局面
發布時間:2024-09-08 點擊:60
近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預測我國茶葉產能過剩、但種植面積大幅增加,明年產量將激增的信息引起市民和茶農的關注。“無錫地產茶僅8萬多畝,約占本地供應量的30%,外地茶葉產量增加、部分高檔名優茶價格下跌會對本地茶葉產生一定影響。”省茶研所所長徐德良說。部分茶場已計劃明年適當減少高檔茶生產,增產“平民化”茶葉。
多年來,無錫茶葉憑借獨特的地理環境、優良的種植加工技術在多次全國性茶葉評比中享有盛譽。由于土地租金及人力、肥料等成本不斷提高,多數茶場歷來靠每斤600—800元以上的高檔茶贏利,中低檔茶產量并不多。“我們的人力成本很高,一個采茶工一天工錢就要五六十元甚至上百元,而一些外地茶場采一天茶只需費用二三十元,本地茶場多施有機肥等高檔肥料,一年一畝地就要500元,也比外地茶場高得多,這樣算來,采茶、炒制加上包裝、稅費,100元一斤的低檔茶基本不賺錢。”濱湖區種了約30年茶葉的劉征偉說。正因為如此,一斤300元以下的低檔茶在眾多茶場做得不多,而一斤300元至600元之間的中檔茶由于不高不低,企業送人覺得拿不出手,老百姓買了自己喝又覺得太貴,所以一般也很少有茶場做。 但是全國茶葉產能過剩、團購消費縮減已使不少茶場感到銷售壓力。劉征偉介紹,無錫茶場多以春茶為主,茶場收入一般到5月底就見分曉,以前高檔茶價格年年漲,今年不僅沒漲價,茶場銷量也多下降,僅濱湖區向陽茶場茶葉銷售額就較去年下降了30萬元。這主要是外地茶葉價格低,今年黃山毛峰等外地高檔茶又價格下降,對本地茶葉價格有一定擠出效應,而本地三公消費縮減,團購量減少是另一原因。
“無錫茶場打破一味靠高檔茶贏利的模式,才能有效應對。”省茶研所所長徐德良說。該所下轄的惠山基地和玉山基地就準備在明年適當降低只采芽頭的高檔茶產量,增加一芽兩葉的中檔茶產量,并適當降低中檔茶價格,如原來六七百元一斤的可能會降至四五百元,以親民價格贏市場。斗山茶葉協會會長姚軍也表示,當地部分茶場也有降低高檔茶產量的打算,如原來畝產80斤的,可能會下降至四五十斤,再以較低的價格售給企業、百姓。 業內人士則認為,無錫茶場要增加“戰斗力”,還需要開展資源整合,引進新品種、新設備,減少生產管理成本,才能真正使茶葉平民化,形成高檔茶、中檔茶并行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