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和碧螺春的產地的區別
發布時間:2024-09-04 點擊:65
一般來說產地不同,那么水土等環境就不同,比如說有的地方的水土中的硒含量比其他地方的含量高。信陽毛尖一個產自信陽,一個產自洞庭湖,所以它們產地是不同的。信陽毛尖和碧螺春的產地的區別
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的馳名產地是浉河區董家河鎮“五云山”(車云、集云、云霧、天云、連云五座山)、浉河港鎮“兩潭”(黑龍潭、白龍潭)、“一寨”(何家寨)、譚家河鄉“一門”(土門村)。
信陽山區的土壤,多為黃、黑砂壤土,深厚疏松,腐殖質含量較多,肥力較高,ph值在4—6.5之間。
歷來茶農多選擇在海拔300至800米的高山區種茶。這里山勢起伏多變,森林密布,植被豐富,雨量充沛,云霧彌漫,空氣濕潤(相對濕度75%以上)。
太陽遲來早去,光照不強,日夜溫差較大。茶樹芽葉生長緩慢,持嫩性強,肥厚多毫,有效物質積累較多。
尤其是信陽處于北緯高緯度地區,年平均氣溫較低,很有利于氨基酸、咖啡堿等含氮化合物的合成與積累。
信陽對茶樹生長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里年平均氣溫為15.1℃,一般年份界于14.5℃至15.5℃之間。
信陽的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134.7mm,而且多集中在茶季。
4—11月的光照時數為1592.5小時(占全年總時數的73%),太陽輻射量為89.25千卡/cm2,有效輻射量為43.74千卡/cm2。
碧螺春
碧螺春,產于太湖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洞庭碧螺春。西山鎮(今金庭鎮)全境十二個行政村都種茶。
重點茶區在秉場、石公堂里、東村、衙甪里、東河、縹緲村一帶,其余東蔡、林屋、庭山、蔣東、元山各村也有分布。茶園面積965公頃。東山鎮全境十二個行政村中,茶區主要分布在山區的莫厘、碧螺、雙灣、楊灣、陸巷五個村。
學中國地理的人都知道,太湖洞庭是個寶地,洞庭碧螺春茶樹就生在江蘇省的蘇州市太湖洞庭山上,因為當地霧氣繚繞,天然的富合氧分,加上土壤質地疏松,極宜于茶樹生長,由于茶樹與果樹間種,所以,好的碧螺春茶葉聞著有一股花香味。碧落春茶葉在唐代就作為了貢品,到了清朝,皇帝們也很喜歡,甚至賜名為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屬于綠茶。碧螺春的口感帶果味,因為當地霧氣繚繞,天然的富含氧分,加上土塊質地疏松,極宜于茶樹生長,由于茶樹與果樹間種,所以,好的碧螺春茶葉聞著有一股花香味。
信陽毛尖和碧螺春的產地都極具特色,這也是它們形成獨特品質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