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山色茶迷人
發(fā)布時間:2024-08-28 點擊:82
先哲陶淵明曰:“性本愛丘山”,我卻更醉心于湖光山色茶相伴的美景。今年四月時分,我在太湖之濱的無錫,再次領略這難以忘懷的勝景。
下榻的“錦江之星”旅館處于古老的運河旁,穿梭往來的船只不斷駛過,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和繁忙。然而,我無心欣賞夕陽映襯下的美景,思緒早已飛向遠方。運河對面的錫惠公園,一個令茶人夢游神牽的地方,它就矗立在我的眼前,直線距離最多也就一里開外。公園內(nèi)茶圣陸羽的《慧山寺游記》,表明陸羽曾光顧過惠山。尤其值得稱道的“天下第二泉”,為千古名泉,在中國茶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直深深吸引著古今無數(shù)茶人的目光。嗜茶如命的唐代宰相李德裕曾令地方官不遠千里送天下第二泉水至長安供其享用。“丞相常思煮茗時,郡侯催發(fā)只嫌遲”就是這位權相渴望天下第二泉水的生動寫照。愛茶的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甚至“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從任職的浙江老遠跑到無錫的天下第二泉邊煮茶品茶,并說用此泉水試茶,效果絕妙,“色味兩奇絕”。明代王紱甚愛家鄉(xiāng)天下第二泉水,繪有《竹爐煮茶圖》,生動描繪了當時用竹爐煮天下第二泉水泡茶的情景。清代康熙、乾隆二位愛茶皇帝分別六下江南,每次竟必到天下第二泉品茶,并寫有多首稱贊天下第二泉的詩作。民國時期的民間音樂家阿炳一曲《二泉映月》,如泣如訴,使天下第二泉之名插上了翅膀,與該曲一起飛出國門,飛向世界。
11年前我曾來過這里。如今,錫惠公園近在咫尺,望著公園中清晰的寶塔,怎能不思緒萬千,聯(lián)想不斷?時光飛逝,彈指一揮間,26年已成過眼煙云,不變的是我對天下第二泉的依戀更見強烈。
有了泉水,自然需要好茶。這就不由得令我想起無錫豪茶。
朋友帶我們來到太湖岸邊,這里的亮河灣酒家又稱“半畝蘭園藝”,依山傍水。正面是一望無際的太湖,四周的小山上被枇杷、桃樹、葡萄等果樹覆蓋。然而,最讓我感興趣的還是湖光山色、花果樹木映襯下的茶樹。其實,自古至今,太湖周圍就是一個巨大的茶園,蘇州、無錫、宜興、長興等地出產(chǎn)的茶聞名遐邇,大浮山區(qū)也不例外。亮河灣酒家的茶園很是整齊,迎著太湖的水氣茁壯成長,更有鮮花、果樹在不遠處相依相伴,相得益彰。此外,這里還有生態(tài)好茶讓客人品嘗。我們見到酒家大門口的竹器中,攤放著不少剛采下的鮮葉。不用說,這些散發(fā)著幽幽清香的鮮嫩茶芽即將在鍋中變身為茶葉,奉獻給來酒家消費的各地客人。
我們拾級而上,來到二樓,面對巨大的落地玻璃窗戶落座。視野十分寬闊,小雨中的太湖更增添了些許煙水相連的情景,恰好一幅令人遐想的水墨畫。不遠處,一葉扁舟輕輕漂浮在水面上,船上的人正不慌不忙地駕舟取螺,一幅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圖景展現(xiàn)在客人面前。我一邊饒有興趣地觀賞湖光山色,一邊向酒家老板要來新采制的無錫毫茶品飲。玻璃杯中的青翠茶葉釋放著色香味融為一體的迷人甘露。我仔細端詳著鮮嫩的新茶,慢慢品味著爽心香醇的茶湯,頓覺神清氣爽,精神為之一振。
能在風景如畫的太湖之濱喝到土生土長的無錫豪茶,自是一種福氣。我甚至一邊吃飯,一邊喝著茶,真正是“以茶佐餐”了。其實,這還是迫不得已的舉動。因為,我沒有足夠時間細細品味迷人的茶湯,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趕快浸出更多的茶汁,然后盡快裝入胃中。臨走出酒家前,我狠狠地猛喝了幾口茶水,嘴里念念有詞:“不喝盡,太可惜了!”這確實是肺腑之言,好茶就要好喝,不能浪費。再見了,無錫毫茶,我還會回來的,等著與你再會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