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制功夫茶 要耐心走工序
發布時間:2024-08-26 點擊:47
21日,在古香古色的蜀紅茶坊里,記者見到了第一位開講“導師”——金剛石。金老師在記者到來的半小時前,已做好所有準備工作,第一堂課很快伴隨著清幽的音樂聲開講。
泡制功夫茶,要耐心走工序
“泡茶之前,泡茶人必須要凈手。”開講之前,金老師先講細節:為了便于操作,泡茶人需要在開始之前將茶具放置在自己的右手。一眼望去,茶盤上依次放著茶壺、公道杯、品茗杯、茶漏、茶捏、茶匙、茶則等10多樣茶具。“在泡茶之前,這些茶具都是需要向所有品茗人展示、介紹。”等水一燒開,金老師并沒有著急泡茶,而是先進行洗杯、燙杯的程序。“泡茶一般水溫要達到90℃左右,因此在沖泡之前,應該先給茶具外緣澆水,讓茶具內外的溫度平衡,這樣茶具才不會因為溫度差太大而爆裂。”
緊接著,金老師又將茶葉由泡茶時用的量具撥入茶壺,開始沖泡。“不同的茶葉也有不同的沖泡方式。比如我們這次使用的紅茶,就不能懸浮高沖,而是需要從茶壺的邊緣緩緩倒入。”說到這里,金老師還特別提示:蓋上蓋子之后,還需要給茶壺的蓋碗上澆水加溫,讓溫度均衡。
靜靜等待大約5分鐘后,第一泡完成。“因為紅茶細碎,在將茶倒入公道杯前,我們需要加上茶漏,防止細渣進入茶水中。”金老師隨后將泡好的茶先倒入聞香杯,讓記者聞一聞茶香,又舉起公道杯讓記者觀看欣賞茶湯的顏色。隨即把公道杯中的茶分到品茗杯中讓大家品嘗。
學會招式,不代表學會茶藝
洗盞、燙杯、灑茶、聞香、品茶……金老師一招一式頗具古風,品茶也變成一件文雅的事。
在很多不懂茶藝的人眼中,這種“花把勢”似乎講究太多略顯繁瑣,但金老師卻認為,茶藝不只是泡茶,更是一種境界,蘊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沖泡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禮儀、藝術的表現,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操的熏陶。”金老師說。
從事了近30年茶藝和茶道的研究,金老師認為,現在的茶藝還有一種誤區。“很多人更多的在意于茶藝的外在招式和程序,反而忽略了當中蘊涵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禪學、道學的感受。”在金老師看來,學會了茶藝的招式,不代表就真正了解了茶藝。“茶藝和茶道可以不追求茶葉、水品質的好壞,關鍵是品茶的人能否有所領悟,這才是茶藝和茶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