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釋茶道
發(fā)布時間:2024-08-21 點擊:80
人物名片:
李波韻,鐵觀音故鄉(xiāng)的愛茶人,泉州市茶文化研究會顧問,韓國中國茶文化研究會顧問;世界茶文化交流協(xié)會顧問,政協(xié)安溪縣八屆常委,政協(xié)泉州市九屆常委,廈門文化旅游交流中心茶文化藝術總監(jiān)。
——訪茶藝導師李波韻
在鐵觀音故鄉(xiāng)遇到一位愛茶人——李波韻。談到安溪茶藝,不能不提到安溪茶藝導師李波韻,幾十年來,他一直致力于發(fā)展茶文化藝術事業(yè),在多次茶事活動中,李波韻接受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專訪,部分報刊紛紛發(fā)表文章報道,所創(chuàng)編的“鐵觀音茶藝”,在國內外表演上千場,頗受各界同仁一致好評,被稱為“茶鄉(xiāng)一絕”。曾被安溪縣人民政府授予“安溪茶藝創(chuàng)編優(yōu)秀工作者”稱號,聯(lián)合國國際交流合作與協(xié)調委員會、世界華人藝術家聯(lián)合會授予他“促進世界和諧友好使者”稱號。2006年12月被國際職業(yè)資格認證權威機構——國際執(zhí)業(yè)認證協(xié)會(ipca)評為“國際注冊高級茶藝導師。”
鐘情鐵觀音詮釋觀音韻
李波韻20歲出頭就在蘆田茶場勞動中學過種茶、制茶、品茶,茶園里的深、中、淺耕都做過,并曾經(jīng)雙手抓牛糞施肥,用石硫水預防病蟲害,身體力行地體驗茶葉的初制過程。李波韻回憶道:“每逢春茶、秋茶都會忙上大半個月,天氣炎熱的時候,都光膀子、穿短褲上陣,而且要工作到深夜,平均每天只睡了2個小時。”在那段日子,他得到老茶師的親自指點。正因為有了這十多年的經(jīng)驗積累,讓李波韻對鐵觀音情有獨鐘,成為鐵觀音故鄉(xiāng)的愛茶人。
現(xiàn)今,在鐵觀音的消費圈里出現(xiàn)了一股追香族,他們誤認為狂香、濁香是好的鐵觀音。李波韻認為:“鐵觀音的香氣是多種多樣的,鐵觀音是讓你多種感覺的特殊品種,有蘭花香、桂花香、奶香、蜜香等等,真正最上乘的香氣是會撲面而來的,在幽香中滲透著蘭花香。”在鐵觀音的王國里,人人都會品茶,誰是名師,就看你怎樣認知鐵觀音。
鐵觀音是烏龍茶中神奇的品種,它的香韻集中,受其生長的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同一株鐵觀音,不同土壤中的營養(yǎng)、原料決定了鐵觀音產(chǎn)生了不同的韻味。同一位制茶師在不同環(huán)境下種植的同一株茶,其韻味也是不同的。老李說:“上等鐵觀音的外形應該是顆粒緊結,有沉重感,墨綠、翠綠交加之間結夾玫瑰紅,表面好似有凝結一層白霜。湯水多為淺黃色、橙黃色、金黃色、深黃色等,上等鐵觀音呈金黃色,細看為金光閃閃、明亮透徹。最佳的滋味是湯水入嘴時韻中帶香,香中帶韻,滿嘴有茶,香爽潤滑、醇厚。當咽下茶水后,從鼻子出來的那股氣就是鐵觀音滋味的特征,那就是‘韻’。韻才是鐵觀音,以韻論茶才是品茶人。”
人與茶文化
茶文化是千姿百態(tài)、博大精深的。人在利用茶的過程就是茶文化,而茶以茶藝、茶歌、茶舞、茶戲、茶書畫等藝術表現(xiàn)形式展現(xiàn)于世人,可稱之“人為茶用”。
老李細細道來:“茶本身是一杯飲品。人調整心態(tài)、靜心細品,品出一種修養(yǎng),一種境界,一種精神,茶是一種藝術品,它高貴的氣質只有大師之手才能得到。
人與茶之和諧的核心是“茶藝”。了解、熟悉某種茶的特殊性,掌握其最佳的泡飲方法是編排茶藝的重要前提。我國有六大類、幾千個品種的茶葉;我國有56個民族,喝茶習慣各有不同。茶藝應當尊重當?shù)亓曀祝杷囍信莶璧拿總€動作都體現(xiàn)了美。要做到氣定神閑、實實在在沏好一泡茶,茶藝講究修養(yǎng)。一個好的茶者應該尊重本土風情和品飲習俗,自然和睦,平淡純樸。
茶藝與茶道
李波韻認為茶藝與茶道是相輔相成的。他解釋道:“王玲教授在《中國茶文化》中提到‘有道無藝,是空虛的。有藝無道,是無精之神。’不追求層面上的東西,應追求茶的內涵。李波韻以中國茶道為指導,根據(jù)自己多年來對茶藝的創(chuàng)作與思考,闡釋鐵觀音茶藝的精神境界。在茶藝中總結歸納出純、雅、禮、和的茶道精神。所謂純:茶性之純正、茶主之純心、化茶友之凈純;雅:沏茶之細致,動作之優(yōu)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藝之神韻;禮: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農,誠待于茶客,聯(lián)茶友之情誼;和:人與人之和睦,人與茶、人與自然之和諧,系心靈之摯愛。“在茶路上,我向往大自然,尋找茶的內涵,這茶道精神是我一生所追求與倡導的精神”李波韻說:“茶有其自己的茶道,不一定納入佛教、道教或儒教才是道,茶藝是面對生活,面對大眾,面對大自然,自成體系,道就在其中。”“茶是神奇的,茶知識廣博,內涵深,在茶面前,我永遠是一個學生。”李波韻深情地說,“茶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特殊飲品,在回歸大自然的同時,讓綠色的茶人,懷著綠色的使命,帶著綠色的飲品——茶,走進綠色空間,才真正領悟到茶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