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業“興亦文化”,“衰亦文化”?
發布時間:2024-08-21 點擊:75
中國茶業“興亦文化,衰亦文化”,這是我國茶業界相當普遍的一種說法。是耶非耶?我認為,振興我國茶業的基本模式是“一體兩翼加東風”。所謂“一體”,是指以強大的龍頭企業為主體。“兩翼”,一翼是科技,一翼是文化。強勁的文化之翼是我國茶產業騰飛所必不可少的動力,不充分肯定這一點是錯誤的。“東風”是指國家政策的東風和市場的東風。
之所以有人認為中國茶業“興亦文化,衰亦文化”原因有二。
其一,對什么是茶文化缺乏正確的認識。“文化”有很多定義。廣義的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可見,我們無論討論什么問題都離不開文化。談茶,必然要講到有關茶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而這些都是廣義的“茶文化”。研究我國的茶文化既要研究茶的物質文化,又要研究茶的精神文化,以及與之相關的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心態文化。只有這樣,茶文化才有可能轉化為茶產業的“軟實力”。
其二,對茶文化促進茶產業發展的作用認識不足。不僅傳承茶的文明史要靠文化,培育茶葉消費市場也要靠文化,開展茶的現代營銷還需要文化。因為從商品學的角度講,茶葉商品是由兩大要素構成的,一個是茶葉商品的質量保障因素,另一個是茶葉商品的魅力因素,即茶葉商品的名貴度、品牌知名度、茶的獨特保健價值、文化內涵等,而打造茶葉商品的魅力因素靠的是文化。縱觀國際國內茶市場,英國的立頓、我國的龍潤、海灣、武夷星等,沒有任何一家成功的企業或馳名的品牌不重視茶文化。再看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安吉白茶、武夷大紅袍等,也沒有任何一款名茶不是靠文化包裝而走俏市場的。
當前,我國茶葉界有人說,立頓是做茶產品,我國做的是茶文化,所以立頓成功了,我國的7萬家茶企業比不過一個立頓。錯!其實立頓才是真正懂得做茶文化的。“健康之液、快樂之杯、靈魂之飲,人權甜品、圖騰飲料”,英國人僅僅用20個字就概括了他們對茶的認識。其中只有“健康之液”強調的是茶的理化屬性,其余四句主要都是強調茶的文化內涵。
立頓不僅是用標準化、工業化方式生產茶葉的楷模,更是以茶文化開拓了市場、促進銷售的楷模。立頓以其明亮的黃色向世界傳遞它的宗旨——光明、活力和自然美好的樂趣。這是很經典的茶文化。立頓的企業形象定位是世界茶葉專家;立頓的市場定位是國際的、時尚的、都市化的生活方式;立頓的廣告主題詞為,“從茶園直接進入茶壺的好茶”。這些也都是非常經典的茶文化。
立頓還宣傳他們能讓您足不出戶就能體味世界風情,他們推出了包括英式風情茶、日式煎茶、歐式伯爵茶和韓式麥香茶等時尚系列產品,還針對時代新女性推出了草本系列茶,并宣稱:“無論每天面對多少選擇,立頓草本茶都伴您開創美滿人生的每日之選。”
對比立頓和我國的茶企,正應了上海著名茶人劉秋萍的一句話:“立頓除了茶不如我們,其他方面都比我們好;我們除了茶比立頓好,其它都不如立頓。”此言雖有偏激,但發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