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湄潭何以成為全國首批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縣?
發布時間:2024-08-19 點擊:61
2001年,湄潭縣獲得“全國首批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縣”的稱號,這是含金量非常高的國家級茶葉名片。2001年,中國茶葉面積3000余萬畝,產茶縣不計其數,為什么貴州西部小縣能首獲這份殊榮?
歷史的沉淀是最好的答案。1939年,張天福、劉淦芝、李聯標等40余位全國首屈一指的專家將“民國中央實驗茶場”選定湄潭,開墾了貴州第一片規模化的現代茶園;此外,昆蟲學專家在湄潭任職于中央實驗茶場期間,明確茶樹病蟲害蟲共有64種,刊發了全國茶樹害蟲調查研究最早的科研成果——— 《湄潭茶樹害蟲初步調查》。這是從當時開始制作和后續制作的茶樹病蟲害種類及其自然天敵種類標本完好、國內最為齊全的專業標本,為后來貴州推行綠色防控提供智力支撐。
政府堅持不懈的引導是最好的答案。“優勢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敗在茶”,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湄潭縣政府將茶產業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縣范圍內推廣綠色防控措施,開展茶農、企業質量安全技術培訓,統一管理茶園投入品,制定企業《十要十不要》……這些措施、政策,讓茶農、茶企增加信心,更為探索中的茶農、企業點亮一盞明燈。
368家企業嚴謹踏實的做茶態度是最好的答案。無論是高原春雪茶業種植有機茶園的多年堅持,還是陽春白雪茶業為杜絕茶葉有可能存在質量的長期檢測,這些都只是湄潭縣368家企業的縮影,不等不靠、嚴謹踏實,這些企業守護茶葉質量安全的決心就是茶杯中安全的最好保障。
35.1萬茶農視茶葉為生命是最好的答案。走進湄潭縣的核桃壩、田家溝等多個倚靠茶產業發展建設起來的新農村,黔北民居周邊的茶園內,色板、太陽能殺蟲燈等綠色防控手段一應俱全,“茶葉質量安全就是我們的飯碗!”這是湄潭縣茶農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黃板一塊一塊地插,草一根一根地拔,35.1萬名茶農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茶園,一同舉起了“全國首批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縣”這塊金字招牌。現在城市坊間流傳著一句話:“走,到湄潭當農民去!”真真切切地道出了當地茶農的驕傲和自豪。
無公害!示范!不是靠茶葉種植面積、產量和茶企數量等取勝,它拼的是每一片葉子走向檢驗中心的底氣,講的是每一位茶人的良心;這也是湄潭茶葉走出國門、走向市場最有力的砝碼,“全國首批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縣”落戶湄潭,不是偶然,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