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農心情故事
發布時間:2024-08-19 點擊:56
李世財是個地地道道的嶗山茶農,他用濃重的嶗山口音告訴筆者,別看這一壺綠茶香氣清淡宜人,里面卻有他半生的努力心血。
傾盡所有學炒茶
李世財1959年出生在嶗山區曉望村。小時候,他經常跟著家里人喝茶。那個時候,北方還沒有開始種茶,他只能買到南方的茉莉花茶來喝,茶香和花香混合在一起的香味讓年輕的他愛上了這種飲料。1993年,隨著“南茶北引”的開始,嶗山區也逐漸開始種茶,李世財成了嶗山第一批茶農。1995年,李世財所在的生產隊有了43畝茶園,當時擔任生產隊長的李世財卻并不懂炒茶的技術,是個地道的“門外漢”。
李世財發現嶗山茶炒出來以后顏色暗淡,泡出的茶水發紅,味道苦澀,香味有限。茶葉是好的,是否是炒茶的技術有問題?時年36歲的李世財決定自己去學習炒茶。他向妻子要出了家里十幾年所有的積蓄1700元錢,自己跑到了日照的茶農家學習。整整兩個月的時間,李世財跟著茶農學習炒茶技術,一天都沒有休息,最后回家的時候身上只剩下了20塊錢。
帶動鄉親掙茶錢
有了專業技術,李世財的茶銷路越來越好。1998年,李世財承包了自己的茶園。有了茶園,李世財每天起早貪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幾乎都給了茶園。他親自種茶、采茶、炒茶,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繼續改進制茶技術。1999年,他被評為“制茶能手”。2000年,李世財成立了自己的茶葉公司。
逐漸富裕起來的李世財想著嶗山茶將來的發展,也記掛著和他一樣的農民兄弟。他把種茶技術和茶種帶到了黃泥崖等社區,鼓勵當地村民學習種茶炒茶。他以為有了種子和技術,農民就會發家致富。沒想到當他再次到社區查看的時候,發現很多人在刨茶樹,原來,農民種了茶卻不知道去哪里賣,種茶的效益不能馬上看到,他們打算改種蔬菜糧食了。心疼之余,李世財和鄉親們簽訂協議,由他提供技術和種苗,農民負責管理茶樹采摘茶葉,最后茶葉全都以協議價格再賣給他。高維和是黃泥崖社區一位普通的農民。在種茶之前,他家的孩子連上學的學費都拿不起。在跟著李世財學習種茶之后,他每年光種茶一項的收入就有三萬多元,孩子再也不愁學費,家里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