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獎惠明茶(金獎惠明茶是歷史名茶?。?/h1>
發布時間:2024-08-10 點擊:72
惠明茶生產歷史悠久,相傳在唐時畬族老人雷太祖在赤木山偏僻地種茶。據縣志記載: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惠明茶列為貢品,年貢茶芽兩斤。后由種種原因,名茶一度失傳。1971年,地縣有關部門開始著手籌措恢復惠明茶事宜。首先成立了5人科研小組,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樣品試制,經過連續幾年的實驗,終于獲得成功。
金獎惠明茶是歷史名茶,屬綠茶類。產于景寧縣赤木山惠明寺一帶,因寺而得名。
景寧是典型山區縣之一,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95%以上。唐宋以來,畬族人民多聚居于景寧縣赤木山區一帶。
景寧地勢險峻,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傾斜,西南方向海拔較高,東北方向較低;中部的赤木山海拔1519米,西南最高的山峰(上山頭)海拔到達1688米;而東北面的岳口村海拔高度僅70米左右,高差達到1618米。甌江支流小溪由慶元縣流入該縣西南,隨山勢的傾斜,自西南朝東北方向流入甌江下游的青田縣境內直達溫州入海。屬浙南中山區,位于浙西南新構造運動強烈上升區,以深切刈山地為主。海拔一般在500-800米,有山地、臺地及谷地等三種類型。洞宮山脈派生于閩北,自西南向東北延伸貫穿全境。據調查,全縣海拔超過千米的山峰達779座。金獎惠明茶產區主要處在海拔500-700米的赤木山腰一帶。
氣候屬中亞熱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山地立體氣候明顯,熱量豐富,降水充足,降水量變化大,旱澇災害多。
縣境內廣泛分在中、低山區中的土壤,主要是黃砂土、砂黏質紅土和紅松泥等三個土種,中西部包括鶴溪鎮、澄照鄉及外舍鄉(一部分)一帶,地勢略為平緩,是惠明茶的主要產區。該區土壤主要是由花崗巖及部分片麻巖等風化發育而成的紅黃泥砂質土及砂黏質紅土構成,其共同特點是:山勢略平緩,土體深厚疏松,土層深度一般在1.5米以上,砂性強,肥力偏高,立地條件及保肥、保水性能良好。ph4.5-5.6。
一般在春分前后采摘一芽一葉的鮮葉為原料。
外形肥壯緊結,色澤翠綠顯毫,湯色清澈明凈,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鮮醇,濃而不苦,回味毫,有水果味,口感好,耐于沖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