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人喜歡茶的苦味呢?
發布時間:2025-04-24 點擊:4
為什么中國人能忍受茶的苦味呢?
中醫藥里講苦入心,能瀉火、燥濕等,人們在食用苦味的食物和飲料時,可能在潛意識里已經認定了某種功效,實現清熱解毒或者其他需求,盡管是苦的,但樂于接受,長期以后形成習慣。
中國人長期受道家影響,茶是作為道教的服食餌藥逐步被更多人群接受:
從一開始的與其他藥材配伍成為方劑,到唐代陸羽倡導在茶湯里只放上鹽巴調味,直至宋代徽宗以后,茶才實現清飲。
這也說明直至此時,整個社會飲茶風俗才穩定下來,對于茶的苦味已經逐步普遍接受,真正成為一種嗜好品。
再到明代利用炒青大面積取代蒸青,茶的香味在一定程度上遮掩掉茶的苦味,使茶更易于平常人接受。另外現代制茶技術,綠茶的攤涼,烏龍茶的搖青等技術的運用,在某種程度上都減少了茶的苦味,讓人更易于接受。
綜合來看,茶確實是苦的,但由于其某種功能性,人們愿意接受他;
在其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制茶技術的發展,改善了其苦味;
另外茶的氨基酸等物質,在苦味之后確實能化開,逐步回甘,給人味覺和精神的愉悅;
人們在利用茶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味覺依賴和習慣,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嗜好品,苦已經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