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立足本地建設綠茶有機基地
發布時間:2025-04-14 點擊:8
“侗鄉黎平好風光,青山綠水茶葉香。家家戶戶種茶樹,百姓心里亮堂堂?!边@是黎平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廈蓉高速公路”和“貴廣快速鐵路”過境,開展人人創業運動,構建面向“珠三角”、建設有機綠茶基地的產業體系,出現的新氣象。
黎平縣是貴州茶園較集中連片的大茶區之一,茶園面積居黔東南之首,是典型的農業主導型縣域經濟。茶葉產業是黎平惠農面最廣、最具發展前景和市場競爭力的產業。從1976年開始集中建設茶園開始到2013年,經歷了37個春秋,黎平茶園已初具規模。全縣已建成茶葉20.6萬畝,主要品種是龍井43號等四大品種,無性系品種占總數的。2013年茶葉總產量達7000噸,茶葉總產值5億元,受益2.8萬農戶,群眾增收2億元以上,解決農村7.5萬人農村勞力就業。目前,黎平縣政府決定再用3年的時間,在20個鄉鎮擴展建設新茶園18萬畝,力爭農民創業人均建有茶園0.5畝至1畝,在2017前,建成30萬畝高檔有機茶園。目前黎平城鄉共有茶葉加工廠93家,帶動9萬人就業,促進農民年人均收入6000元。
如今,茶葉產業是黎平侗鄉鞏固生態平衡,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好產業。如敖市鎮蒙村連片種植1800余畝的茶葉示范基地,受益農戶723戶,2900余人,農民人均年收入達4000余元?!敖陙?,我家每年的茶葉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今年,僅春茶的銷售收入,就超過了3萬元?!贝迕袷逻h扳著指頭興致勃勃的說。如今,他家購買了面包車,用上了手機、蓋起了小洋樓,成為當地靠茶葉走上富裕路的帶頭人。
開辟油茶大基地 對準珠江三角洲
黎平油茶栽培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目前黎平縣油茶林總面積14.3萬畝, 但低產林面積達12萬畝之多,大部分是解放前或解放初期營造的人工林,由于林木老化、品種退化、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等原因,產量很低,全縣油茶籽年產量僅在2500噸左右,產油量每畝一般僅為3-5公斤。為加強對油茶低產低效林的改造,該縣除引進新品種進行示范種植外,還分類對老油茶林進行改造。
一棵老品種的油茶樹,結的果子又小又少,經濟效益極低下。據黎平縣林業局局長石慶茂介紹,五年前該縣在發展油茶基地中,為尋找好品種,在南京林業大學的支持下,結合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從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科技研究中心引進長林系列油茶優良無性系13個品種分別在黎平縣高屯、肇興兩鄉鎮栽培試驗,試驗示范面積為270畝,畝產茶籽650公斤,產值達3500元,畝產經濟效益是傳統油茶老品種的40倍。小里村農民歐安烈通過試種7畝油茶新品種,今年產值達3萬元。黎平縣在新品種試種成功的基礎上,群眾可以甩開膀子大干了。
黔東南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黎平縣委書記楊俊說,為了以實際行動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實現邁入小康社會目標,黎平已經確立了“五大翻番、三個高于、兩個升位”的奮斗目標,即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實現翻番,發展速度高于該縣歷年水平、高于周邊縣水平、高于黔東南州平均水平,實現經濟發展綜合水平躋身全州前列、進入全省中游。所有的這一切最終還是要靠農林產業化、工業城鎮化的帶動。重點培育“茶葉、油茶、中藥材”三大農業主導產業,到2020年實現茶園面積30萬畝,油茶林面積80萬畝,中藥材基地12萬畝,打造10個億元以上的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區。在適宜發展茶油的高屯、中潮、龍額、水口等17個鄉鎮,在原有14.3萬畝老茶油林的基礎上,縣委、縣政府多方籌措資金,爭取上級項目支持,投資16億元,幫助農民新建和低改撫育油茶林80萬畝,使油茶林地區的農民人均建有油茶林1畝至2畝,年均畝產茶油分別達50公斤以上,促進油茶農民人均增收1.5萬元。這是黎平縣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貴州省十屆十次全會精神,讓人民群眾長期得實惠的具體措施?,F在,全縣的油茶林面積位居全省第二位,總面積已達18萬畝。
與此同時,縣委、縣政府從福建招商引進的技術含量高的油茶精加工產業,年產能力為2000噸茶籽精油,總投資為4985萬元,目前是黔東南州油茶加工能力最大的生產企業已落戶黎平,今年4月開工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