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眼中的涇陽茯茶
發布時間:2025-04-09 點擊:8
西安八月的傍晚,依然熱浪襲人,仿佛在一個文化復興的時代,十三朝的古都就要散發出滿腔的熱忱一般。約好去拜訪一位久未謀面的藝術家張兄,寒暄之后,他送了塊涇陽茯磚茶作為禮物。我開玩笑說:“這要在北京,等于是上來就來一板磚啊。”老兄則認真地說:“這涇陽茯磚茶是咱陜西人的驕傲,你會愛上它,且離不開它。”我趕忙問:“這么神奇的茶啊,請仁兄道個明白。”張兄于是簡單地把涇陽茯茶的前世今生都娓娓地道了出來。
涇陽茯茶其實有近千年的歷史。古時中國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利用茶來安邊定國。從宋時起就有以茶治邊的政策,朝廷設有“茶馬司”以茶易馬,與邊民進行“茶馬交易”,統治邊民,從中獲利。涇陽茯磚茶正是歷史上歷朝歷代用于“茶馬交易”的主要茶品。據記載涇陽茯茶的散茶早在北宋年間就已經形成規模,而成為磚茶則是在明代,距今也有六百多年了。這里面有三段神秘的傳說,十分有趣。第一段是古諺云:“自古嶺北不植茶,卻有涇陽出磚茶。”明朝時期,各地散茶運到涇陽、咸陽,制成茯磚茶,再通過絲綢之路運往世界各地。涇陽茯磚茶在歷史上遠銷西北乃至更遙遠的中西亞各國,不僅帶來了當地商業的繁榮,產業的興盛,更承載著國人自強不息、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的豪邁情懷。
第二段就是神秘的金花。涇陽茯茶屬于緊壓型的后發酵茶,據說只有涇河的水才能制作涇陽茯茶。被稱為絲綢之路神秘之茶——涇陽茯磚茶的歷史地位之所以很高,主要是因為其特殊的成分,涇陽茯磚茶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礦物質、微量元素等。特別是涇陽茯磚茶中的“金花”經現代科技研究,具有特殊的養生保健功效。而金花主要成分“冠突散囊菌”,是涇陽茯磚茶在特定溫濕度條件下,通過“發花”工藝長成的自然益生菌體。在國家標準中,茯磚茶是唯一要求“冠突散囊菌”這項指標的黑茶類品種。經科學研究,“金花”對后發酵茶品質不但沒有影響,反而“金花”能分泌茶葉中的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葉中的淀粉轉化為單糖,催化多酚類化合物質氧化,使茶葉湯色變棕紅,消除粗青味。在口味上更加醇和爽口,甜滑回甘。
第三段軼聞,涇陽茯茶的神秘之處最為顯著的就是祛油除膩。這一點上尤為適合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涇陽茯磚茶”茶體緊結,色澤黑褐油潤,滋味醇厚悠長,適合高寒地帶及高脂飲食地區的人群飲用,特別是對居住在沙漠、戈壁、高原等荒涼地區,主食牛肉、羊肉、奶酪的游牧民族而言,在缺少蔬菜水果的情況下,通過飲茶均衡飲食。因而,在我國西北地區有“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痛”“寧可一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因此喜愛苗條的現代人,都緣于此開始喝起了涇陽茯茶。它具有較強的促消化、降血脂、調節糖類代謝等功效,是現代都市“三高”人群的健康飲品,所以涇陽茯磚茶又被稱為“健康之茶”。
夜已深沉,聽藝術家深情地介紹涇陽茯茶的發展,對涇陽茯茶史也略做了些了解。在藝術家的工作室品飲涇陽茯茶,數泡下去,大概覺得涇陽茯茶有幾大特點:生茶磚微含綠葉,老的茶磚則經過氧化后變得色澤黝黑。入口時威猛雄渾,有點像生普洱的味道。幾杯下去口感質樸無華,每泡的味道變化不是特別大,但非常耐泡,湯色紅潤持久,回甘溫和。總體而言,涇陽茯茶是典型的后發酵茶,與湖南的黑茶磚相比,茶體質地相對疏松,口感也逐漸趨于平順。
也許是秦漢的畫像磚給了后人靈感,也許是古人太有智慧,究竟是誰發明了涇陽茯磚茶,已經很難有準確的答案。而今是文化創新的時代,古老的茶產業也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如今涇陽茯茶僅僅是一個大的品類名稱,還不是一個被商業確指了的品牌,只是地方特色產品,缺少知識產權的真正保護,這和大多數民族品牌的命運十分類似。不能夠聚焦成為一種商業模式,就難以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真誠地希望三秦大地的兒女,能夠誠摯地聯手發掘,形成與時代相匹配的茶品,讓涇陽茯茶走出地域,走向全國乃至世界,通過傳承文化精髓,弘揚優秀的生活方式,來造福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