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泡茶是用什么做的?
發布時間:2025-04-04 點擊:9
袋泡茶橫跨茶飲料、保健品、藥茶三大黃金行業,既可品茗,又能保健,又可養生。隨著人們養生意識的增強,在茶飲料市場迅速擴大之后,以茶為原料,傳統中草藥為主要成分的保健茶已成為個大市場的新亮點。那么,袋泡茶是用什么做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看看。
袋泡茶是用什么做的?
袋泡茶是在原有茶類基礎上,經過拼配、粉碎,用濾紙包裝而成。目前已面市的袋泡茶種類較多,有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及各種拼配的保健茶、藥茶袋泡茶等。袋泡茶的制作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準備原料,配比,依據功效不斷調試口味。單原葉茶可以直接采購入車間,如是混合配方茶,則需調配比例進行科學調配。再者選擇茶包材質,制作茶包類型。
2、選取袋泡茶原料:人們飲用的袋泡紅茶、綠茶及花茶,一般都是沖泡1次后就將茶渣棄掉了。因為這種茶葉在加工制造時通過切揉,充分破壞了葉細胞,形成顆粒狀或形狀細小的片狀,茶葉中的有效內容物沖泡時很容易被浸出來。因此要依據商家的需求選購等級原葉茶再配備花草,或中草藥等。
3、對采購回來的原材料要進行化驗:對原材料進入車間化驗室由化驗專員進行來料化驗檢測,對檢驗中發現的質量問題及時進行信息、數據的分析及記錄。
4、操作人員進入車間,需穿安全防靜電工衣且著裝整潔,經過車間風淋室,風淋室是進入潔凈室所必需的通道,其吹出的潔凈空氣可去除人與貨物所攜帶的塵埃,能有效的阻斷或減少塵源進入潔凈區。
5、對原材料烘干微波殺菌:車間進貨專用門進入來料殺菌烘干室,使原料所含的水分迅速蒸發,從而達到干燥目的。微波殺菌保持營養成分和傳統風味,殺菌烘干后轉到原料備用庫房;
6、原料粉碎混合配料:對進行過殺菌的原料再轉到粉碎車間進行粉碎再加入其它原料由混合設備進行成分混合;混合機器順時針循環旋轉,使原材料均勻相混合達到科學比例目的。
7、對混合好的原材料進行指標檢測:由化驗員取樣進行控制好水分、用水分分析儀檢測,完成后進行幾項指標的檢測不超標作為原材料出廠檢測報告備用;
8、進行自動化包裝機裝袋:茶葉原料、卷膜、外袋紙、濾袋紙、標簽紙、棉線、鋁鎂絲全自動送入機器,自動制作光波封袋吹送出來的就是一包一包的成品;
9、生產完成后,車間需開啟紫外線殺菌燈按照《消毒技術規范》規定的要求,紫外線燈管輻射強度應大于100vw/cm2(距離1m處)為合格進行殺菌消毒。紫外線輻射強度是影響消毒效果的最基本的因素。當開啟紫外線時,工作人員應遠離紫外線照射區域,防止紫外線對眼睛、面部暴露皮膚的輻射損傷,不可直視燈管以防引起結膜炎。照射30-40分鐘后關閉,等待下一批次的生產。
10、茶包成品進入尾部包裝入盒(入外袋/入罐):制作好的茶包就是一袋一袋的袋泡茶進輸送帶將成品茶包送進另一包裝車間裝合;送到噴碼車間噴印日期;塑封車間將茶包裝用專用熱封膜封裝。
11、再由qc檢驗員抽檢登記數據,檢查在生產過程中出現沒有注意到的質量細節,就必須將這些細節給指出來并督促改進,對產品質量的最高控制,檢驗是否有次品入庫。
12、最后,由倉庫管理員按生產批次對應袋泡茶品名生產編號,生產時間,蓋有qc檢驗標進行整理入成品倉庫。
袋泡茶大致可分為普通型、名茶型、營養保健型三大類。這些袋泡茶產品中,絕大部分采用袋泡茶包裝機自動包裝,少數用機械結合手工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