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流動品茶的游戲
發布時間:2025-04-04 點擊:10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我們在今天重新面對自己這既古老又年輕的茶道藝術時,不用掛慮任何藝術形式的問題。只要帶著孩子般新鮮的眼睛,全然投入,真誠的做好當下每一件小事,享受心中流泄出來的美感,形式就會不斷成長、變化,美自己會漸漸成熟。
清香流動:品茶的游戲
游于藝
茶道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我們可以在茶道里體會孔子說的“游于藝”的境界。過一種具有創造力的生活,悠游在自由的“游戲”中,使我們感到深深的滿足,感受到喜悅之情,在我們內在深處覺得富有。
每個人都擁有天賦的創造性能量。我們看看孩子就會了解,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創造力,他們的柔軟和敏感,使他們充滿想象力。但是在長大成人以后,我們的心卻無可奈何的埋葬在事物的二元性中,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性,而把握不到創造的奧秘了。
靜心,是回歸內在能量源頭的道路,那里是創造力綻放的起點。“坐禪”就是意味坐在那個源頭里,什么地方都不去,能量就在那里脈動。我們必須寧靜到能夠碰觸到那個源頭,那股能量便可以升起,蛻變為創造力。
創造者的喜悅就在創造這件事的本身。
禪的活力與美其實并不僅僅在枯寂雅淡的一面。印度詩人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我們在今天重新面對自己這既古老又年輕的茶道藝術時,不用掛慮任何藝術形式的問題。只要帶著孩子般新鮮的眼睛,全然投入,真誠的做好當下每一件小事,享受心中流泄出來的美感,形式就會不斷成長、變化,美自己會漸漸成熟。
靜心泡茶
泡茶前的準備工作很多,如果我們把雜念放掉,從準備的工作開始,就靜下心來,從容的一步接著一步做,可以調和心情,感覺愉快。
首先清掃環境,把雜物收起來,然后決定茶席的方位。茶席最好設在有景色的地方,按照人數準備桌椅,留出走路的動線。如果有客人,應該把最美的視野留給客人;如果沒有,就自己享受。
細心挑選茶巾的色彩,與季節的感覺相呼應。設計茶席的空間比例,用不同的材質與色彩的變化來分隔,創造空間的層次。
把茶具擺放在適當的位置。先試一試泡茶的流程,檢查茶具是否都準備齊全了,還有沒有遺漏?再來調整茶具的空間距離,讓茶具看起來有前后、高低、疏密的節奏感。每一件茶具都應該擺在順手好用的地方,在泡茶時,感覺就會很自然、不吃力,泡茶的動作可以很舒服流暢的進行而不礙手。
準備火爐,把它放在最好用的位置。如果使用酒精爐,要記得加酒精及調整爐心的大小,水溫是泡好茶的關鍵要素。
在茶席上插一點花,讓花木的色彩與線條融入茶席中,與茶具合為一個整體和諧的畫意。站在客人的位置這一面插花,客人才可以欣賞到茶花最美的姿態。如果自己一個人品茶,茶花則朝向自己。
在煮水前,把茶葉分裝在小茶葉罐里。不要太早放進去,以免流失了新鮮度。煮水的時候,安靜的等候水開,小心不要把水煮老。
在小處留意客人的需要,不著痕跡的體貼客人,是茶主人的待客之道。
泡茶的神態最好輕松自然,沒有多余而瑣碎的動作。讓自己的心沉靜地融入流動的過程中,與正在做的每一件小事合而為一。泡一杯,喝一杯,再泡一杯。仔細品嘗每杯茶湯的香氣和味道,覺察所有細微的變化,順著變化調整下一杯的泡茶手法。清楚自己處理每個細節的過程,前后的影響,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效果如何。
完全融入當下的心是機警、敏捷而有活力的,有能力處理各種情況,做出恰到好處而自然的反應。這種在經驗里累積來的體會,都是寶貴的真知,帶給我們踏實感,使我們的內心有自信。
品茶的環境
清朝書畫家鄭板橋的讀書處名為“別峰庵”,小齋三間,一庭花樹,門聯寫著:“室雅無須大,花香不在多”。清靜雅致的環境適合讀書,也適合品茶??墒沁@樣的環境并不多,我們可以自己來創造。
有朋友很幸福,住家靠近山邊,又善于借景,窗外的青山,經過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畫,不論晨光夕曦、風雨晴晦,在四時變幻的景致中,都是品茶的美好時辰。
有朋友住在市中心,又在樓上,沒有綠地,可是卻慧心巧手地在陽臺種樹養花,營造出一片蔥翠的綠蔭。當陽光從落地窗灑進來時,也為室內帶來婆娑的花影、樹影,在地板上擺個矮幾,幾上放幾樣簡單的茶具,就為朋友與家人營造出一個溫馨的品茶環境了。
營造品茶的環境,是處理空間的藝術,沒有一定的法則。我們先要細心觀察環境的現實條件,再巧妙的運用種種審美的手法,慢慢經營出一片雅潔明凈的空間氛圍來。
泡茶的三要素
我們喜歡茶香溫暖的陪伴,很多時候,只想輕松的喝杯好茶,希望簡單的泡出好喝的茶并不難,只要經過細心的練習就可以做到。
茶葉量、水溫、時間,是泡茶三個變化的要素。
我們要靜下心來泡茶,仔細品嘗每杯茶湯的味道,留意水溫和時間的影響。茶葉量的增減、水溫的高低變化、浸泡的時間長短,都會馬上改變茶湯的香氣和滋味。
想要琢磨泡茶的技巧,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是做對照的工夫,對照的工夫做得越多,基本功越好。
下對照的工夫,要訣是連續泡兩次,每次只能更動一個條件,這樣感覺才會清楚,否則感覺會模糊不清。
例如,我們想試試不同的茶葉量,探索一下自己喜愛的口味和濃度。最好的方法是連續泡兩三次,每次茶葉用量差別不要太大,只做一點點細微的調整就可以了,但是水溫和出湯的時間都不變,也就是泡茶的手法要維持一致,才能比對前后的香氣和滋味的變化,效果那個好,有什么不同。這樣獲得的印象會很深刻,完全不必強記。
如果想比對水溫高低的效果也是一樣,必須用同樣的茶葉,同樣的茶具,同樣的茶葉量,同樣的泡茶手法來實驗,才能得到清楚的印象。
除了茶葉量、水溫、時間三個泡茶的要素之外,茶葉的水平、茶具的選擇與搭配、泡茶用水、自己喜愛的口味,也都影響一杯茶湯的風味。
比對的工夫是非常有趣的發現之旅,常常帶給我們驚奇的經驗和喜悅。工夫下得愈多,茶泡得愈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