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茶企傳統營銷思路失靈,發展遇瓶頸
發布時間:2025-04-01 點擊:11
曾幾何時,安溪鐵觀音在中國市場范圍內盛極一時,一度在國內消費市場形成了“只要是鐵觀音就是好茶”的概念,然而由于市場的利好,安溪鐵觀音的種植面積快速擴張,“物以稀為貴”的市場優勢漸漸消失。于是在鐵觀音黃金時期完成資本積累的第一批茶商開始做差異化進行品牌經營,茶山開發、品牌規劃、形象門店、門店擴張,一步一步走上了名牌茶葉的康莊大道。
作為偏居東南一隅的安溪,已經連續多年躋身中國商標發展百強縣行列,成績赫然。如天福作為茶葉品牌經營模式典范,為眾多茶企所效仿,擴張門店與產業鏈、融資上市,于是就有了眾多鐵觀音茶企的“上市夢”。不料,幾年下來鐵觀音茶企上市仍然只有個“夢”,由于ipo的低迷,鐵觀音茶企上市并沒有那么容易。
在ipo受挫的情況下,驀然回首,門店經營才是正道,拂去資本市場的浮華,茶企認清本質是消費者市場。幾年之間,隨著互聯網科技的不斷革命,特別是web3.0時代的到來,消費者信息透明度大大提升,對于茶葉和茶葉品牌的觀感已不同往昔,陷入“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強了,但卻買單難了”的困境。
應該更重視深度還是廣度?
瘋狂擴張門店,這種橫向營銷策略一度在業界廣受歡迎,往往在判斷一家茶企時問及“有幾家店”而非“經營情況如何”,那么到底是有幾家店還是門店經營情況更能說明一個茶企的發展狀況呢?這就涉及到橫向營銷與縱向的選擇問題。本人認為,在如今消費者消費觀念更為成熟的背景下,虛大只能暴露更多問題,而扎扎實實做產品做門店才是營銷之道。茶企與其自喜于“打一個算一個”這種虛榮數據,不如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做好產品與服務,做深度營銷,從數量型增長回歸到質量型增長,以贏得消費者的心。
深度營銷的兩點建議
那么鐵觀音茶企在深度營銷上應注意幾個關鍵問題呢?首先,應從產品定位入手,茶企產品定位應建立在符合自己的品牌定位基礎上,大家不難發現,市面上許多茶葉品牌的產品包裝、門店形象及品牌宣導都有很大的重復性,讓消費者無從辨別,以至于只知道是個茶葉品牌,而具體說出哪個品牌時就顯得模棱兩可。究其根本,茶企在產品形象上沒有下真功夫,大多是為減少這方面的成本一味效仿優秀茶企,而殊不知,產品形象是品牌形象的根基,跟隨企業發展始終,是企業的生命所在,形象模仿,難免陷入被動。所以,茶企在避免讓自己的品牌陷入“包裝同質化、體驗同質化”危險境地上著實該下點功夫了。
其次在門店經營方面,對于一家正在品牌發展過程中的茶企來說,門店規范管理比較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一方面有賴于茶企產品及品牌形象的輸出,另一方面則在于培訓管理支持。但是由于茶業營銷培訓管理人才的缺失,企業有效導入一套全面的培訓管理系統難乎其難,然而門店經營的規范無論對于大的茶企還是小的茶企都是迫切的,這方面可以考慮外包給一些專業有經驗的茶葉營銷策劃公司,畢竟他們接觸的茶企多,擇其優者而從之即可,產品定位是不能模仿,而門店管理卻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