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入畫
發布時間:2025-03-30 點擊:19
詩人常常兼擅書畫,或畫家亦長于吟詠。中國古代以茶為題材的繪畫,歷史久遠,畫作豐碩。
買的青山只種茶,
峰前峰后摘新芽。
烹煎已得前人法,
蟹眼松風娛自嘉。
這首詩是唐寅在《品茶圖》中的提詩。圖中的茶山蓊郁,樹吐新芽。在茶山下樹叢中,有茅屋兩間,錯落相連,前間面南敞門,正中有一儒雅書生端坐,右手持茶盞,左手捏著書卷。左角一童子正在扇爐煮水,頭向右轉去,正與主人在言茶事。后間門南窗東,屋內一老者與一小童,似在炒制春茶。畫是詩的圖說,詩則是畫的解述,共同表達了作畫者迷戀茶山,品茶養性的心跡。唐寅另一幅享有盛譽的作品。圖中描繪了文人學士優游林下,夏日相邀品茶的情景。青山環抱,林木蒼翠;環繞小村的溪流,若潺潺有聲;參天古樹下,有茅屋數椽,屋內一人正持杯端坐,若有所侍,左邊側屋一人在靜心侯火;屋子右邊的小橋上一老叟手持拐杖,緩緩走來,隨后跟著一抱琴的小童,似是應約而來。畫幅后有自題詩一首,明明白白道出了作者作畫時的心緒。
日長何所事,
茗碗自賞持。
料得南窗下,
清風滿鬢絲。
詩中說漫長的白天無所事事,在南窗下捧著茶碗品茗,清風吹來,連銀色的鬢發都有感覺,自是一種樂趣。
讀唐寅《品茶圖》、《事茗圖》及兩首題畫詩,深深被他那種在山水佳處品茗休閑,但求天人合一,自然和諧的情趣所感染。其實,明代嗜茶的畫家極大多數多愛在青山綠水大自然中品茶。因此,傳世的茶事畫以山水畫為多。這是明代繪畫的一個明顯特點。與唐寅齊名的“吳門四家”中的文徽明、仇英、沈周他們的茶畫,幾乎都可歸在山水畫一類。
《惠山茶會圖》明 文徵明 紙本設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林榭煎茶圖》明 文徵明 手卷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文徽明的《惠山茶會圖》、《喬林煮茗圖》、《林榭煎茶圖》、《松下品茗圖》,從畫作的題目來看,就可略知道畫家的創作意圖,著力營造啜茶品茗的自然環境,讓山水因茶而更具生氣和靈動。《惠山茶會圖》繪于正德十三年(1518)清明時節,是一次茶會的記錄。所繪的是作者偕同好友七人游覽無錫惠山飲茶賦詩。畫的右邊是半山碧松之陽,有兩人踱步山間小徑,邊行邊談,一少年沿山路而下;左部茅亭中兩人圍井欄坐就,談興正濃,支起茶桌、茶灶與一旁,一童子在侯湯,茶桌邊有一人手作揖,正在迎接另兩茶友的到來。這幅畫體現了文徽明早年的山水畫細致清麗,文雅雋秀的風格。畫引首處有蔡羽書《惠山茶會序》,后紙有蔡羽王寵等書紀游詩,詩畫相應,抒性達意,是書畫與詩文結合的茶事書畫珍品。
仇英的《松溪論畫圖》和《園居圖》,雖主題并不在茶,但展卷讀畫,還是茶香撲鼻。《松溪論畫圖》原本旨趣在論畫,兩位畫家在山谷林下席地而坐,身旁一石桌,上置書畫,兩人正議論風生。畫左有題跋曰:“吳郡仇英為溪隱先生制。”由此可見,畫中兩位論畫者可能是溪隱和仇英。畫家愛茶,圖中另設茶灶一副,爐、壺、炭、扇一應俱全。兩個童子專司茶事,一個執扇煮水,一個提壺取水,各司其職,悄無聲息。畫家借品茶促思而助談,雖非專為寫茶,卻抒發了畫家慕茶之情。仇英在另一幅《松亭試泉圖》,畫中峰巒崢嶸,在云霧間半掩半露,近處陡峭的山巖間,一掛飛瀑跌成數疊,曲折流至松林溪間,臨溪一歇山重檐松亭,亭中隱士品茶賞景,童子蹲著煮茶,亭外溪邊一童子正持瓶汲泉。畫家畫出了一片娛性怡情的天地。
沈周據有關著述曾作有《醉茗圖》、《會茗圖》和《火龍烹茶》等,可惜真跡都已經失傳,無緣欣賞,有幸還能讀到《醉茗圖》題詩:“酒邊風月與誰同,陽羨春雷醉耳聾。七碗便堪酬酩酊,任渠高枕夢周公。”震耳欲聾的“陽羨春雷”,喚醒了茶山,催綠了茶樹,此時身居茶山,學一回盧仝連飲七碗,茶亦醉人,竟隨莊公夢蝴蝶。詩為畫之聲,畫為詩之形,詩畫共同表達的是天地和氣,自在出世,物我兩忘的心境。
中國繪畫史中記載,中國山水畫源遠流長,獨立的山水畫正式發創早在魏晉南北朝間,這與中國茶文化發展的初潮時期和不謀而和的,茶與山水畫結下了最初的緣分。為什么知道1000多年后的明代,才出現相當數量以茶為題材的山水畫?山水畫在中國歷史進程中得到突飛猛進發展是在元代以后。而中國茶的制作和飲用,正是在元明期間得到了一次蛻變,即在制作上從采鮮葉經蒸青后壓制成團餅茶,改革為采鮮葉經烘炒制成芽葉完整的散茶。使茶葉保持天然的本色,真香,原味。在飲用的方法上由團餅茶炙烤,輾末、沖點。改革為散茶直接撮泡法。這種茶葉制作和飲用上崇尚自然,返璞歸真,與山水畫家的自然觀,審美意識是十分契合的。同時,茶葉泡飲方法的刪繁就簡,為在山林野外飲茶創造了有利條件。明代許多畫家多在青山秀水佳美處邀友品茗或舉辦茶會,亦是生活的真實。
清代以山水畫來抒寫茶事的仍不少。如阮元曾有《竹林茶隱圖》,原作已佚失,好在有《畫竹林茶隱圖小照自題一律》還能讀到。詩前有序:“時督兩廣,兼攝巡撫印。撫署東園,竹樹茂密,虛無人跡。避客竹中,煮茶竟日,即昔日在廣西作一日隱詩意也。畫竹林茶隱圖小照,自題一律。”園林為城市之山林,園中啜茗,讀書作畫,當時人生一樂。身為兩廣總督的阮元忙里偷閑,作一日之隱,亦為難得,故以詩畫紀其事,并抒寫心懷。
茶畫在晚清以后,又呈現出新的畫貌,即以寫意的花卉小品來表現茶事。早可見揚州八怪的汪士慎、李鱓,之后是虛谷、吳昌碩,到齊白石等。陳師曾、豐子愷、丁聰、方成等漫畫家都曾駕輕就熟地以漫畫來描繪茶事。
中國傳統繪畫為人物,山水,花鳥諸畫種所描繪的茶事,大多是反映雅趣雅韻,可見從古至今中國人對茶的喜愛之情,茶事入畫似讀史,畫中香茶更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