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安吉:茶葉氣象指數保險讓茶農不再揪心
發布時間:2025-03-29 點擊:37
“我家種白茶已有10余年,現有茶園600余畝。以前經常遭受倒春寒災害,由于沒有保險,損失全由自己承擔。特別是2013年的倒春寒損失更大,有些茶葉由于霜凍幾乎絕收,安吉白茶就春天采摘一季,這樣一年基本就白忙乎了,真揪心。現在好了,我家400畝白茶上了保險(還有200余畝白茶須待政府建好氣象觀測站后才能上保險)由于政府補大頭,,我家只交了1.4萬元保險費,以后再遭受倒春寒災害,最高可得到80萬元的賠款,不再那么揪心了。位于浙江省安吉縣溪龍鄉黃杜村的安吉縣雅思茶”場總經理薛勇指著自家的山地茶園介紹說。
薛勇所說的保險是安吉縣今年開始試辦的政策性茶葉低溫霜凍氣象指數保險。該保險一經推出,茶農便踴躍參保。到3月9日,安吉縣已承保90余戶8800余畝。
浙江是產茶大省,2013年有茶園277萬畝(登記在冊且有茶園證的,下同)產茶15.6萬噸,產值131.4億元。紹興市2013年,茶園面積為49.1萬畝,占全省茶園總面積的17.73%;產茶4.9萬噸,位居全省茶葉產量榜首。聞名遐邇的安吉縣白茶,2014年種植面積17.3萬畝,產量1800噸,產值近20億元(占全縣經濟作物總產值的10%)。而浙江易出倒春寒天氣,1951年以來,浙江出現嚴重的全省性倒春寒天氣共7年(安吉有一半左右的年份發生倒春寒)其中2010年全省94%以上縣市出現了倒春寒天氣。茶,葉采摘主要在春季,一旦遭受倒春寒低溫霜凍災害,對產量和產值影響極大。
“為進一步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范圍,增強茶農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保障茶葉種植戶生產穩定,促進茶葉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浙江在紹興市和安吉縣兩地開展了茶葉低溫霜凍氣象指數保險試點工作。”
試點工作堅持“政府引導、場運市作、農戶自愿、協同推進”的基本原則,即運用政策補貼的杠桿手段,發揮政府組織推動作用,引導和鼓勵茶農參加茶葉氣象指數保險;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運用市場化手段,發揮保險機構專業化風險防控優勢,防范和化解茶葉種植風險;茶農自愿參加茶葉氣象指數保險;各級政府及農業、發改、財政、氣象、宣傳等部門和保險機構協力推進茶葉氣象指數保險試點工作的開展。
試點工作采用保障適度、保費低廉、財政適當補貼的方式。紹興、安吉保費分別為每畝120元、元。紹興財政補貼為省、100市兩級財政補貼70%,茶農承擔30%;安吉為省、縣兩級財政補貼65%,農戶自負35%。紹興、安吉保額分別為每畝1500元、2000元。紹興、安吉保險對象均為有茶園證的茶葉種植基地、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保險期間分別為紹興2月21日~4月20日、安吉茶葉開采日前10天(含)至開采日后21天(含)。保險責任為保險期間內最低氣溫低于0℃(紹興)0.5℃(安吉)視為或時,保險事故發生,保險人按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氣溫越低及距茶葉開采期越近,賠款越高。紹興、安吉理賠周期分別為20天、天理賠一次,8在保險期限內,紹興、安吉均實行累計賠償,累計賠償金額以保額為限。兩地承保公司均選擇具有農業保險經營資質并在當地設有分支機構的保險公司,經政府授權、綜合評價,組成共保體,并分別確定安信農業保險、人保財險為首席承保人。
另外,紹興、安吉均建立了防災防損和止損機制。紹興防災防損和止損機制的主要內容包括制定年度防災防損計劃、建立災害數據庫、掌握保險標的風險狀況、開展防災防損安全檢查、提出整改措施、制定防災防損項目預案等;根據當年經營狀況和防災防損工作情況,按年度保費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防災防損費用;當受到大面積自然災害或當保險公司賠付率超過150%時,政府資金給予大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