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杯茶里看文化的鴻溝
發布時間:2025-03-24 點擊:17
g20峰會期間,朋友圈被習大大和奧巴馬喝茶的照片刷屏,小奧用喝咖啡的手喝茶,就太不了解中國的茶文化了。大大教小奧如何用蓋碗喝茶,蓋碗被稱為“天地人三才碗”,杯蓋為天,杯托為地,杯身為人,寓意天地人三才合一,缺一不可。小奧同志居然把杯蓋和杯托都拿了,露著光禿禿的杯身,“天”和“地”都沒了,離開了天地父母的庇護,只剩孤零零的“人”,這出戲怕是唱不久。
或許這種鴻溝是根深蒂固的,就像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異一樣,西方文化“露”,最好的在面上,東方文化“藏”,最好的在里面。
一塊披薩,最美的就是面子上的東西,其實他就是一塊餅,藏在下面看不見,而中國的包子,皮很樸素,最好吃的餡兒,藏在樸實無華的外表下。
西方人容易激動,情感表達簡單直接,他們的飲料中多含有酒精,酒精讓人釋放情緒,所以西方人整體性格外向,他們的節日很多都是引導釋放欲望,而中國喝了幾千年的茶,像茶一樣內斂而安靜。
想起一句西諺:you are what you eat。我姑且翻譯成:相由食生。因為東西方文明的審美取向截然不同,所以茶的世界也不盡相同。西方的茶追求“味”,為了更好的口感,直接加入花、果拼配,英國茶廠身價最高的是總拼配師,而東方的茶追求“韻”,拼命研究一片葉子,不同海拔,不同工藝,在一片葉子上努力實現花和果的審美屬性,一個鳳凰單樅,有幾百種香型,讓人捉摸不透,又回味無窮。
當中國茶,遇見了儒釋道,最終變成了有靈魂的飲料。儒釋道,是中國最大的三家教育家,只是布道的對象不一樣,方式也不一樣。儒家強調“德”,“佛”家強調“仁”,道家強調“氣”。所以在儒家眼里,茶是自我修行;在佛家眼里,茶度有緣人;在道家眼里,茶道無為而無不為。
各種奧妙,或許窮盡一生都只能窺其一二,但生命真的可以因茶而停駐。人生總有倦怠,幸虧有茶,清醒你的大腦,警醒你的靈魂,一杯中國茶,讓你走向詩和遠方……
而在古代日本,茶是男人的特權,因為茶是政治統治的工具,最早發現茶有這個巨大功能的是豐臣秀吉,他用茶碗激發武士的虛榮心,一個天目盞可以換一座城池,對建立功勛的武士獎勵精美茶碗,對凱旋而歸的將士舉行茶會,一般人是不能參加茶會的,茶是一種等級制度的象征,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
有名武士在戰敗成為俘虜時,即使交出茶具可免一死,他寧可在茶具里裝滿炸藥,玉石俱焚,也決不妥協。茶被賦予人格和尊嚴的精神力量,是另一種武士道精神。日本茶道的莊嚴肅穆堪比宗教,讓人肅然起敬。今天在打日本抹茶時,真心不敢輕慢他,因為一碗日本抹茶,就是一種宗教。
東方茶系文明,是一種向內探求的“和文化”,而西方茶系文明,是一種向外探索的競爭性的文化,強調個性略有攻擊性,其實競爭來競爭去,誰也競爭不過誰,最后還是大家一起來喝一杯茶,凡事好商量,一切都和諧了。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茶可亂天下,亦可安天下。而我們中國茶道,就是茶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