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茶產業調研組到新華國茶調研
發布時間:2025-03-24 點擊:39
為更好的了解普洱市茶產業的發展狀況,明確下一步發展目標,制定相關產業發展政策,云南省茶科所與普洱市茶咖局、思茅區茶特局一行于日前到普洱新華國公司進行調研。新華國茶有限公司總經理包忠華向調研組一行介紹了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的發展方向、工廠運作以及黃龍山基地的相關情況。
當談到對目前茶產業發展的相關意見和建議時,包忠華表示,近十來年,社會上對普洱茶品牌的認知和關注越來越多,從2015年到2016年茶葉企業公共品牌的評選中,它的價值評估都是名列前茅。但是由于普洱茶地域廣、品牌多,所以它在行業內還是存在畝產茶葉的效率低、平均每公斤茶葉的單價低、從事茶葉勞作的茶企業的效率低等問題。
過去各地各級政府在茶葉種植和加工方面的投入力度很大,也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隨著一個行業的深度不斷推進,行業短板出現,就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有針對性、有錯施、有政策地推進工作。包忠華認為,現在各級政府在扶持的著力點上,應該從第一、第二產業的基地和初加工向第三產業傾斜,注重倉儲、銷售、服務等產業后端。
對低效茶園進行改造
近幾年在普洱市黨委政府大力推進下,全市茶產業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有機茶園面積目前約30萬畝,這是一個輝煌的成績,云南發展高原特色產業,走有機之路可以作為未來茶產業發展的指導方向。
包忠華認為,做有機茶不代表現在就要一哄而上,因為未來消費的方向是有機食品,但是有機食品做起來確實不容易。
投入的成本特別高,生產量很低,單位的成本比一般的生態茶臺地茶要翻幾倍,如果只做了有機茶,但是市場開拓沒有做好,企業很難堅持下去。所以不能盲目地讓企業去發展有機茶,而是需據企業自身情況有目的、分步驟地做,以做生態茶為優先,穩步推進。普洱以原生和祖祥等為代表的茶企做了多年有機茶,有著良好的市場基礎,但是整個消費市場對于有機茶和有機產品的認知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反觀現在人們對市場上的臺地茶有很多看法,更青睞所謂的古樹茶、大樹茶、喬木茶等概念,我認為既然市場有這樣的需求,就要適應市場,通過“低效茶園”的改造工程,使茶葉通過稀疏留養提升其品質,在有古茶樹文化的地域,都可以通過這種茶園改革的模式提高茶園的品質和文化內涵,使茶葉的價格得到提高。
倡導普洱茶自然倉建設
包忠華表示,“自然倉”應該成為云南普洱茶的標配、特色。因為茶產業最難的,也可以說是真正能夠使它提升價值的,就是倉儲的環節。
云南從事普洱茶加工的企業特別多,很多企業在茶葉價格高的時候,就充當一個茶葉搬運工的角色,高進高賣、低進低出。這樣一年賺到的錢非常有限,而真正賺到錢的是那些有資金實力、有條件的倉儲企業,因為這些企業手里倉儲了大量的茶葉,它們對整個行業才有話語權和定價權。
這就是為什么云南雖是普洱茶的原產地,但在普洱茶的行業里面卻缺少話語權和定價權的原因。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云南茶產業會出現“大產業,小稅收”這種情況。他堅信在不久的將來,各地就會對當地一些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對倉儲的環節給予重點的支持和扶持,比如每個地州都會有幾家大的龍頭企業,由省、市各級政府成立“普洱茶倉儲基金”,通過倉儲基金對倉儲茶葉的建倉庫,收茶葉進行貸款貼息。
有相應配套政策支持,企業才有實力去做倉儲,不然做倉儲也就是空談。倉儲幾百噸茶葉需要數千萬元的資金,光靠企業自發進行倉儲,不可能把普洱茶倉儲做好。目前云南很多有條件的企業已開始在建倉,做10年左右倉儲的“中期茶”,這是普洱茶行業發展的新態勢,政府需給予引導、規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