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詳解祁門紅茶的古法制作過程
發布時間:2025-03-22 點擊:23
采摘:祁門紅茶的采摘是春夏兩季完成,最好的時間則是在4月5~15日,就是農歷清明后到谷雨之前。這個時候是春天里茶樹的第一批芽葉剛剛萌發出來,此時的芽頭是最鮮嫩也最漂亮的時候。
萎凋:鮮葉在采摘后第一步會通過萎凋開始制作,萎凋是將摘下的鮮葉通過攤晾,使其葉片中的水分均勻地散失,將葉片萎蔫凋謝。
揉捻:在鮮葉經過萎凋之后,便要開始進行茶葉成形的第一步,揉捻。通俗地說,揉捻就是把萎凋葉像揉面一樣搓揉,使其形成條狀的過程。揉的過程中,重要的是讓茶葉里的細胞破碎,讓茶葉里的茶多酚與空氣中氧氣接觸,發生酶促氧化,為下一步的發酵打下基礎,同時有利于紅茶香氣的形成。
發酵:發酵是制作紅茶的關鍵步驟,也是紅茶變紅的決定性過程。經過揉捻的茶葉只有經過發酵后,綠色的茶葉才會逐漸轉化為紅色,形成紅茶特有的色、香、味。
烘干:初制最后的工序便是干燥了,通過高溫烘焙,一方面是終止酶活性,防止發酵過度;二是將茶葉中的水分烘至7%以下,利于茶葉的保存;三是豐富和發展香氣。
分篩:制好的毛茶先經過抖篩,初步分出茶葉大小。手工抖篩也叫吊篩,篩沿的一端用一根繩子系在高架上,另一端用手抖動篩子。抖篩的關鍵是靠手腕和腳踝用力,讓茶葉布滿篩面并均勻地抖動。
分篩:抖篩之后要進行分篩,分篩是要分出多個號頭。分篩的時候手一定要端平,勻速地晃動,一旦傾斜就會走料,好茶就篩不出來了。
大袋:分篩之后要把篩上的大茶頭打小,這道工序叫“打袋”。把茶盛在布袋內,向石塊上摔打,要求茶師掌握好摔打的力度和次數,一般打三次,布袋左右兩側和正面各打一次,以免打過頭和單面受力,形成過多的碎末。打過再進行篩分,條索大的還要繼續摔打,逐次降級,直到不能做工夫茶為止。
風選:風選的目的是分出輕重,剔出輕質茶。手工傳統工藝中用木質風扇操作此過程,通過人工手搖風扇,進茶口的茶葉中身骨較重的茶葉從本身出口吹出,身骨較輕的茶葉從子口吹出,子口處的茶葉需要再進風扇中進行風選,多次反復,直至分選出不同規格標準的茶。
飄篩:飄篩用于彌補風選不足,剔出輕質黃片。
撼盤:制茶師有節奏的將撼盤中的茶葉飄起,輕的茶葉就被飄到撼盤外,從而彌補風選不足,剔出輕質茶。
揀剔:將篩分過的各號茶中的輕片、破葉、黃片、茶梗和雜物加以剔除,大都由女工手揀,用風車及其他器具輔助。拼配:不同號頭的茶品質略有差異,將各號頭按一定比例拼合出符合規格的成品茶小樣,以保證祁門紅茶傳統正宗恒定的品質特點,這項工作只有最有經驗的老師傅才能完成。
補火:因篩分和揀剔時難免有潮氣侵入,故在裝箱前還得補火一次。補火是將篩揀好的茶放置烘籠上,籠下用炭火烘焙。補火十分講究對火候的掌握,除了進一步散去水分,以便于儲存外,補火也會起到發展茶葉香氣,改善品質的作用。
官堆:又稱“勻堆”。將補火后的各號茶,分層倒入官堆場中,做成方形高堆,用木齒耙向外梳耙,使茶葉混合流下,即為小堆,再按上述方法進行大堆,使各號茶混合均勻,即可裝箱成為精制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