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色,浮沉一味百媚生
發布時間:2025-03-21 點擊:17
茶湯,一片樹葉的涅槃。
一片葉子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工藝下,遇見不同的水,不同的人,成為不同名字、不同身價、不同文化、不同顏色的茶。正因為每一步的不同成就了不同的色香味韻。今天從茶的模樣開始,煮一碗水,慢慢了解浮沉一味百媚而生的茶之色。
中國六大茶類的劃分是根據茶的發酵程度,將其分為綠、白、黃、紅、青、黑茶。
一、綠茶— 烹茶綠云氣,“清湯綠葉”。
綠茶制法經過殺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形美、色綠、香郁、味醇”四絕的龍井,是茶中極品,茶的品質“形如雀舌,色澤翠綠,香馥濃烈,滋味鮮爽”。其另一代表碧螺春,茶葉外形像燙過的頭發一樣卷曲成螺,白嫩的茸毛遍布,葉底嫩如雀舌。龍井茶產于杭州西湖的獅峰、五云山、虎跑山等,碧螺春茶產于江蘇太湖洞庭東山碧螺峰。
二、白茶—故人偏愛云腴白,佳句遙傳玉律清,“湯色杏黃”。
第2頁?/(共3頁)
白茶制法分為萎凋、干燥兩道工序。茶的特點:毫色銀白,湯色淺黃。傳統的白茶不揉不捻,形態自然,茸毛不脫,白毫滿身,使白茸毛完整保留在茶的外表,所以湯色呈淺色。它形如尖針,色如白銀,芽肥壯、茸毛厚、富光澤。茶味香氣清新,滋味醇和。
三、黃茶—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復黃,“黃葉黃湯”。
制法比綠茶制法多個悶堆工序,黃茶的湯色也是因為在制茶過程中悶堆渥黃的結果。茶葉芽頭茁壯,芽身金黃,緊實挺直,茸毛密蓋,長短大小均勻,譽稱“金鑲玉”。沖泡后,香氣清新,湯色淺黃,滋味甜爽,葉底透明。
四、青茶—奇蘭卷曲杯中綠,錦鯉翻身葉片紅,“湯色金黃”。
第3頁?/(共3頁)
青茶,又稱烏龍茶,制法經過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五道工序。武夷巖茶為其代表,它外形肥壯均勻,緊結卷曲,色澤綠潤帶寶光,內質馥郁質雋永,勝幽蘭之香。茶葉甘醇爽口,鮮滑回甘,具有特別的“巖韻”。
五、紅茶—牡丹枉用三春力,開得方知不是花,“紅葉紅湯”。
紅茶 制法分為萎凋、揉捻、發酵、干燥四道工序。茶湯以紅色為主調,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且萎凋,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后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紅茶主要有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三大類。最出名的當推產于祁紅”,緊細秀長,湯色紅艷清亮,香氣似果香,又似花香。飲時入口醇和,清爽持久、回味雋厚、味中有香。
六、黑茶—玉椀盛來琥珀光,“葉色油黑或褐綠色,湯色橙黃或棕紅”
采用的原料較粗老,是壓制緊壓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制法中渥堆變色,即茶葉揉捻后,渥堆20多小時,使葉色變為油黑,茶的品質是:色彩黑褐有光澤,湯色紅亮琥珀色,滋味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