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茶圈深似海
發布時間:2025-03-19 點擊:18
最近有不少茶友吐槽,
一入茶圈深似海,
小葉子甚是好奇,哪里深似海了嘛。
茶友不快,便娓娓道來……
茶的眾多來源說
茶歷史源遠流長,來源也是眾說紛紜,神馬神農說,西周說,秦漢說,弄得我傻傻分不清楚。
還是經人指點才知道,茶是從藥用逐漸發展成為飲品的。茶圣陸羽在《茶經》中指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
1
神農時期
茶樹的鮮葉可以解毒
2
西漢后期到三國時期
茶發展成為宮廷的高級飲料
3
西晉時期到隋朝
茶逐漸成為普通飲料
4
至唐、宋時代
茶已成為“人家一日不可無”的普遍飲用之品
茶字的簡化發展史
原來,茶最開始還不是這么寫的?以前寫作“荼”字。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一筆之差,體現了出了更多人開始飲用茶了。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最靠譜的還是 “茶”字。
在中唐之前“茶”一般用“荼”字表達。“荼”字有一字多義,茶葉,是其中一項含義。
由于茶葉生產的發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民間的書寫者,為了將茶的意義表達的更加清楚、直觀,于是,就把“荼”字減去一劃,成了我們看到的“茶”字。
百花齊放的茶葉種類
綠紅白黃青黑茶,六大茶類就讓你了解得夠嗆,每個茶類還有很多種茶,入門茶友表示好難學,名字都記不住。不信你看圖。
選茶的煩惱
要入茶圈肯定要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茶,可是那么多茶,哪一款才適合自己,入門茶友好苦惱。
眾多資深茶友建議,根據體質喝茶,是最合理的。人體有寒熱之分,茶亦有寒熱之別。寒體喝寒茶,就是雪上加霜,熱體喝熱茶,就是火上澆油。你是什么體質就該喝什么茶。
綠茶白茶黃茶性寒,合體質偏熱、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飲用;黑茶紅茶性溫,適合胃寒、體弱、年齡偏大者飲用。青茶(烏龍茶)性平,適宜人群最廣,老少皆宜,特別是濃香型的鐵觀音有暖胃養胃之功效。
琳瑯滿目
的茶具
要喝茶,還要準備好喝茶道具啊。然后百度一搜,木制的,陶瓷的,紫砂的茶具材質就迷亂了我的眼,工具種類繁多,都不知道如何入手了。
可是上班狗要把龐大的茶具隊伍帶到公司,是不是有點太夸張?經茶友推薦有一個泡茶神器——飄逸杯。簡直就是給上班狗量身定制之物!
如果想要玩專業的,那么常用的茶具簡單可歸為三大類:
一些常用的小配件:
1、茶盤:放置茶具
2、茶罐:貯放茶葉
3、煮水壺:煮水
4、茶壺:儲燒開的水。
5、蓋碗:或稱蓋杯,分為茶碗、碗蓋、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內,沖水,加蓋五~六分鐘后飲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沖一次。用來沖泡茶葉的蓋碗,過去多用來沖泡花茶和安溪鐵觀音。
6、品茗杯:品飲茶湯。
7、公道杯:盛放泡好的茶湯。
8、茶濾:過濾茶渣。
9、茶巾:清潔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