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標準是什么時候建立的,有專利嗎?條件
發布時間:2025-03-14 點擊:39
茶葉標準建立
1979年2月,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擬定了“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藝要求(試行辦法)”統了九個標準樣,統一了普洱茶的質量標準。1981年10月,云南省進出口公司下發了《云南普洱茶品質規格實行技術標準的通知》,規定了普洱茶的感官指標、理化成分、成品質量、包裝材料等指標和要求。2003年,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正式頒布《云南普洱茶地方標準》這是云南省第一個茶葉地方標準。
2006年7月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云南省地方標準db53/t171-173-2006《普洱茶綜合標準》10月起實施,為規范普洱茶生產、加工、經營打下了良好基礎:《普洱茶綜合標準》,包括《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普洱茶生產技術規程》《普洱茶加工技術規程》等,該標準為規范普洱茶企業的生產加工,引導行業的建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22111-2008(地理標準產品一普洱茶)于2008年12月1日,由國家質量監督驗檢疫總局公布實施,該標準規定了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是以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并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藝制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茶葉,按其加工工藝及品質特征,普洱茶分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兩種。
其普洱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包括普洱市、西雙版納州、臨滄市、大理州、紅河州、保山市、德宏州、楚雄州、玉溪市、文山州、昆明市等11個州(市),75個縣(市、區),63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現轄行政區域。地理標準產品—普洱茶保護的實施對云南普洱茶的健康、持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目前,對于紅綠茶的標準主要有gb/t13738,1-97《第一套紅碎茶》,第一套紅碎茶系是采用云南省的大葉種茶樹的芽、葉、嫩莖,經過萎調、揉捻、發酵、烘干和整形歸類加工工藝制成的茶葉產品。
專利申請
自1985年我國專利法實施以來,云南省專利事業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經過20多年的努力,全省專利事業得到穩步發展。茶葉相關專利的申請主要在普洱茶、紅茶、綠茶等方面,特別是近幾年科技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申請比例的增加,進一步提高了云南省科技創新能力。發明專利應用于生產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對提高茶葉品質、指導茶葉生產起了重要的作用,為云南省茶葉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目前,云南省茶葉方面的專利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審批被授權的專利技術已有200多項。而云南茶葉行業申請專利最多的是云南農業大學的周紅杰教授,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從事普洱茶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已申請關于普洱茶研究的專利近30多項,授權生產使用的專利技術12項,如:一種黑菌酶及其在普洱茶生產中的應用等,這些專利技術應用于普洱茶的生產,在生產過程中提高了普洱茶的品質,使普洱茶的品質更優,對今后科學指導普洱茶生產成效顯著。
本內容來自《云茶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