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如何存放?從馬糞茶開講
發布時間:2025-02-23 點擊:21
近現代普洱茶收藏熱,是2002年王霞以16.8萬元天價拍出的100克普洱茶后興起的。此價一出,普洱茶的旋風才真正吹進了茶市,且與收藏市場接軌。從個別的普洱茶愛好者到小資富商,都以喝普洱話普洱當成生活的一種時尚。此時,便想起前幾日一個朋友講的一個笑話,他問我,“喝了這兩三年的普洱茶,你喝過馬糞茶嗎?”我頭腦一乍,馬糞茶?很多人恐怕也是第一次聽說“馬糞茶”這詞吧。
馬糞茶是什么茶?由來是什么?這個朋友也是普洱茶愛好者,前些年走市場,碰到了幾個自己心儀的茶餅,便買了幾個茶帶回鄉下老家珍藏。近日想撬點出來和朋友分享,卻發現自己所珍藏的好茶竟變了味,喝來茶里有馬糞味。說到這里,頓然讓人可笑而又可氣。在鄉下老家藏茶不好藏,房屋基本是瓦房土木結構,都比較潮濕,如果把茶葉藏在客廳里,不發霉一股煙熏味也夠嗆的了。于是,他把茶藏到了草房,即通風,也不潮濕,想想便是家中藏茶的最佳之處了。怎知,草房下面是一間馬圈。久而久之,茶葉就吸進了馬糞味,就變成了今天的馬糞茶。
對普洱茶有一定了解的消費者,都熟知,普洱茶最核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倉儲醇化和健康功效兩大方面。其中,倉儲這一環節至關重要,倉儲內環境如溫度、濕度、光線、空氣等,外部環境如天氣,季節變化,海拔等,都會直接影響到茶葉的品質,造成茶葉的色、香、味等方面發生不良變化。那么,普洱茶該如何存?如何放?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忌潮
茶葉有極強吸水性,茶葉的存放須干倉存放。干倉存茶,雖在存放過程中相對濕倉茶來說,轉化比較緩慢,但保持了普洱茶的真性。北宋·蔡襄《茶錄》中也說道,“茶喜蒻葉而畏香藥,喜溫燥而忌冷濕”。而“濕倉茶”這類倉儲茶,前些年雖在沿海地區一帶一時興起,但今天喝茶的大多數消費者不太接受這種“濕”味,也就意味著濕倉茶在逐漸地淡出未來市場。
二、忌異味
茶葉也極易吸收雜味,因此,所建倉庫周邊環境需清潔無雜味無污染;茶商在大城市建設倉庫,須避開重工業生產區。另外,茶餅的外包裝需以傳統包裝的質料和方式包裝較妥,且助于普洱茶于后發酵時,過濾雜味以確保清純的作用。
三、忌光
茶葉在后期轉化過程中,除了與自身的含水量有關外,還與倉儲的外部環境,如氣溫、光照、海拔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光照不僅能促進茶色素氧化變色以外,還能促使茶葉中的某些物質發生光化反應,產生一種令人不快的異味,即“日曬味”。因此,茶葉需避光儲存。
四、忌高溫
所存茶葉的倉庫,室內溫度不宜過高,溫差變化也不宜太大。溫度過高,在室內形成一股熱氣,會將原本的生茶,轉變為熟普,此種情形在香港的茶倉時有發生;溫差變化太大,將會影響茶湯水性給予口感的活潑性。
五、注意茶齡壽命
普洱茶年代壽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數百年,沒有定論資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覺研判其陳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慶老號普洱圓茶陳化感已到了最高點,必須加以密封貯存,以免繼續快速后發酵,造成茶性逐漸消失,品味衰退敗壞。故宮的金瓜貢茶,陳期已一兩百年,其品味是。“湯有色,但茶味陳化、淡薄”。
六、注意事項
收藏普洱茶餅必須注意以下問題:首先是要區分生茶和老茶。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的老茶基本以青餅、生茶為主,即未經過人工發酵工序,把采來的茶青萎凋、曬干、蒸壓成型后干燥而成的餅茶、散茶稱為生茶,讓其與空氣接觸,自然變化而產生后發酵,儲存時間越長,茶質越醇。而通過加溫渥堆技術在一定溫度、一定濕度下使茶葉發酵做成的叫熟茶。熟茶的發酵已經定性,儲存時間長短不會改變茶質本身。其次,要辨別儲藏位置。
注:本文由整理編輯而成,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