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7年度中國茶業經濟形勢分析(生產篇)
發布時間:2025-02-20 點擊:12
編者按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樹起源于中國。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栽培、利用茶葉的國家。現在茶已經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扎根,茶葉已經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在“一帶一路”的時事背景之下,茶業界正在實現產業升級,再度復興中國茶葉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福建是國家倡議“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又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山海僑優勢凸顯,大有可為。在茶世界里讀懂茶,從茶里看世界。?
2017年度中國茶業經濟形勢分析(生產篇)
2017年,中國茶葉總產量與農業產值繼續增長,產品質量持續向好,內銷市場有所回暖,消費人群年輕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出口量額受國際利好影響創下新高,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速度加快。但同時,受宏觀發展態勢不明朗和政策面的影響,金融投資明顯減弱,消費總量增速持續趨緩,去庫存任務依然艱巨,傳統渠道有待轉型升級,新舊理念的磨合尚需時日。
生產
2017年,春茶開采季早期晴暖,中期多雨寡照,后期回暖較快。開園雖早,但開采黃金期延后5-7天。名優茶產量明顯減少,質量總體與去年持平。人工成本繼續增加,但局部地區有緩解。夏秋季后,茶葉生產加工恢復常態。各地早春毛茶的成交量與去年基本持平,成交價格穩中略降;中后期茶青價格上升迅猛,干毛茶價格居高不下,平均漲幅在15-20%。其中,綠茶、紅茶均上漲近25%;白茶漲幅近40%;云南普洱茶再次出現價格異動,漲幅在20-40%。夏秋季,烏龍茶毛茶量價受天氣影響,出現小幅波動。
01.總面積保持緩增
據調查,2017年全國18個產茶省(區)茶園面積總面積4588.7萬畝,比上年增加近135萬畝,增幅為3.0%,比上年高0.4個百分點。面積最大的五個省份是貴州(714.6萬畝)、云南(619.5萬畝)、四川(500萬畝)、湖北(525.2萬畝)、福建(383.0萬畝),面積增加較多的省份是湖北(23萬畝)、貴州(增21萬畝)、陜西(19萬畝)、江西(17萬畝)。開采茶園面積3777.8萬畝,增加155.8萬畝。
02.總產量持續增加
全國干毛茶產量為260.9萬噸,比上年增加16.9萬噸,增幅6.1%,比上年低1個百分點。產量超過20萬噸的省份是福建(39.9萬噸)、云南(39.0萬噸)、貴州(31.3萬噸)、四川(28.0萬噸)、湖北(25.0萬噸);增產逾萬噸的省份有九個,前四位分別是貴州(4.05萬噸)、四川(1.53萬噸)、湖北(1.47萬噸)、浙江(1.44萬噸)。
03.農業產值明顯提升
全國干毛茶總產值達到1907.6億元,比上年增加225.6億元,增幅13.4%,較之上年增長2.7個百分點。干毛茶產值逾百億元的省份達九個,位居前四位的分別是貴州(310億元)、福建(229億元)、四川(210億元)、浙江(197億元),增長額居前的省份分別是貴州(53億元)、安徽(27億元)、浙江(23億元)、四川(20億元)、云南(19億元)、陜西(15億元)。
04.大宗茶量減價增
名優茶產量127.4萬噸,增幅6.8%,比上年回調1.3個百分點;大宗茶產量133.5萬噸,增幅為7.0%,比上年回調5個百分點。名優茶產值1427.8億元,增10.42%,增幅較上年有所減緩;大宗茶產值479.8億元,增幅23.3%,較上年有明顯增加。名優茶與大宗茶產量占比分別為48.9%和51.1%,名優茶占比進一步提升;產值占比分別為74.8%和25.2%,名優占比增加5.2%。
05.產品結構繼續優化
紅茶、黑茶、白茶均增產10%以上,產量分別為34.0、36.3、2.8萬噸,綠茶增產4.5%,達到159萬噸。茶類結構持續優化,比例更加均衡,綠茶、烏龍茶占總產量的比重持續下調,分別降為61.4%、10.6%,紅茶、黑茶、白茶、黃茶占比繼續上升,紅茶和黑茶所占比例分別達到12.8%、13.0%。同時,柑普茶、柑紅茶、花草茶等特色產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飲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產品增加。
06.質量效益持續提升
各地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打造了一批綠色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創響了一批有影響的公用品牌和知名品牌,促進了質量效益提升。茶園結構持續優化,無性系良種茶園面積比例達60.9%,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有機茶園面積比例7.5%,提高0.3個百分點。茶園平均畝產量60.3公斤、提高4.5公斤,畝產值3920多元、比上年略有增加。
07.綠色安全穩定向好
大力推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減少農藥用量;加快有機肥推廣,減少化肥用量。2017年,農業部按季度組織開展了4次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共監測全國31個省(區、市)155個大中城市5大類產品109個品種,抽檢樣品42728個,總體抽檢合格率為97.8%。其中,茶葉抽檢合格率98.9%,高于蔬菜、水果、水產品,顯示茶葉質量安全水平持續向好。
08.產業痼疾仍待解決
一是產銷失衡現象仍然存在,去庫存任務依然艱巨,巨大的潛在產能需緩釋;二是生產成本增加,市場量價收緊,下游“倒逼”上游,茶農增收壓力持續增大;三是全價利用開發不足,繼續茶園季節性用工矛盾凸顯,茶業生產用工老齡化、雇工難、薪酬高、效率低等現象成為普遍現象。
作者介紹
梅宇,男,漢族,民革黨員,商業經濟師,畢業于北京工商大學市場營銷專業。1993年7月參加工作,先后就職于國內貿易部、國家內貿局、香港華潤集團等單位。2004年1月起,在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工作,現任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