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灣鎮白鶯山栽培型古茶樹群落
發布時間:2025-02-17 點擊:19
漫灣鎮白鶯山栽培型古茶樹群落,位于漫灣鎮白鶯山村民委員會周圍,海拔2217米,北緯24°38'東經100°19',群落總占地810畝左右,品種有本山茶、二嘎子茶、賀慶茶、白芽子茶、黑芽子茶和黑藤茶等7個品種。在該群落中,株高5米以上的有500多株,其中古茶樹株高5.9至9.7米,根部基圍0.8-3.7米,冠幅2×5-9×9.6米的100多株,樹齡在500年以上的有160多株。最大一株古茶樹屬白鶯山村熊家組羅正強戶,位于海拔2191米、北緯24°38'東經100°19'之間,古茶樹株高10.5米,根部基圍3.7米,有11個分枝,冠幅9×9.6米。據當地74歲熊文賢老人介紹,該茶樹樹齡達500多年。
栽培型古茶樹在云縣主要分布在漫灣鎮的白鶯山,茶房鄉的茶房、馬街村,涌寶鎮的木瓜河、堂梨樹及幸福鎮、茂蘭等鄉鎮,面積約5400畝。
在云縣漫灣鎮的白鶯山栽培型大茶樹群落中,茶樹品種主要是勐庫大葉種茶和寶紅茶(即大理茶)兩種,分布海撥2217—2416米,地理座標北緯24°38′,東經100°19′。該區域生長的栽培型茶樹高在5米以上的有1500多株,樹齡在500年以上的古茶樹有160多株,分布面積12400畝,其中最大一株位于白鶯山熊家村民小組,該株茶樹高10.5米,樹幅9×9.6米,根莖基圍3.7米,根部形成9大分枝,據廣州中山大學專家來實地考證該茶樹樹齡500多年。
至今漫灣鎮有“濮蠻王山”和“濮蠻墳地山”的地名遺址。在濮蠻王山的遺址附近,還能找到當年用石板嵌成的馬路痕跡。直到明朝洪武年間,傣族勢力崛起,大侯州布朗族土官還擁有水眼寨和臘汀鄉兩個巡檢司的地方政權。涌寶有猛氏寨,是大侯州布朗土官的州衙遺址。《明史》165卷載:“大侯州土官猛國恃險肆暴,尤擒之”的記載。這是明朝正德11年前后的事。直到明代的萬歷26年(1589年)因大侯州兄弟械斗,導致了順寧府的改土設流,世襲了十八代的順寧知府猛廷瑞被逮入獄,迫使十三寨布朗起來反抗,到29年12月,“以十三寨蕩平”布朗族的統治勢力才消亡。這就是元明時期云縣的民族情況,由此證明云縣最早種茶的先民是濮人,即今天的孟高棉語族的各族,在漫灣鎮和大朝山西鎮所發現的古老茶樹,應是布朗族先民的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