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后人尊為茶神---張廷暉
發布時間:2025-02-13 點擊:32
張延暉(903-981年),字仲光,號三公,建安縣東萇里(今建市水源鄉)人。
張廷暉作為北苑茶最早的主人。由他手上開始了北苑貢茶千年的輝煌。由于張延暉在研膏茶技藝中的作為,被后人尊為茶神。
據記載,張廷暉祖籍是河南光州固始縣。在唐僖宗丁未年的時候,其祖父張世表落籍建安縣東萇里嵐下洋(今水北后山)開基立業,當時置有大量產業,在鳳凰山一帶擁有方圓數十里的茶園,而張廷暉就負責著風凰山成千上萬畝茶園的種植管理。
由于張廷暉的才干,制茶技術越臻精湛,出現了研膏茶的工藝。到唐末,閩王王審知特別喜好茶,張廷暉要維持一定數量的茶葉納貢。后閩王之子王延稟、王延政兄弟內訌,戰事頻發,民不聊生,茶業難以維持。龍啟元年(933年)張廷暉干脆將鳳凰山及其周圍方圓三十里茶園悉數獻給閩王,閩王大喜,封他為“閣門使”并管理茶園,鳳凰山遂有北苑御茶園,北苑研膏茶的制作工藝也在這時候得到很大提高。至宋,在原來的御茶園基礎上,北苑龍團鳳餅更是名冠天下。
至元明二朝,皆在北苑建立“龍焙”并遣重臣督造貢茶,因此北苑之名始自張廷暉,后成千年盛事。
隨著北苑貢茶的發展,朝廷不斷追褒張廷暉的功績。紹興中(1131-1162年)宋高宗趙構皇帝親賜匾額“恭利祠”,封張廷暉為“美應侯”累加“效靈潤物廣佑侯”,進封“濟世公”;其妻范氏被封為“協濟夫人”。
朝廷屢屢加封追褒,加上民間重德崇善情感,茶農茶工深深敬仰張廷暉賢智才藝,尊他為茶神,久而成俗,香火延綿。直至今日,仍有各地許多茶農香客前往“恭利祠”接引香火,拜謁禱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