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青綠茶的泡法
發布時間:2025-02-11 點擊:30
炒青綠茶因綠茶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按外形可分為長炒青、圓炒青和扁炒青三類。炒青綠茶的主要品種,有西湖龍井、碧螺春、蒙頂甘露、都勻毛尖、信陽毛尖等。不同品種的炒青綠茶的泡法不同。一、炒青綠茶之西湖龍井的泡法
1.西湖龍井沖泡水溫:85-95℃沸水(切不可用即開開水,沖泡之前,最好涼湯,即在儲水壺置放片刻再沖泡)。
2.西湖龍井沖泡置茶量:3g/杯(或因個人口味而定)。
3.西湖龍井沖泡用水的選擇:純凈水或山泉水(農夫山泉就很不錯,多次沸騰會降低水中的含氧量,影響茶湯滋味)。
4.沖泡器具選擇:陶瓷、玻璃茶具皆可。
5.用開水溫過杯,倒出水,再投放茶葉,然后,倒五分之一開水,浸潤,搖香30秒左右,再用懸壺高沖法注下七分滿之開水,35秒之后,即可飲用。
炒青綠茶之碧螺春的泡法
二、碧螺春的泡法根據不同的茶質,有不同的泡法:
外形緊結重實的茶
1、燙杯之后,先將合適溫度的水沖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蓋。
2、一段時間之后,茶湯涼至適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葉評審中,以5分鐘為標準,茶湯飲用和聞香的溫度均為45——55℃若高于60℃則燙嘴也燙鼻;低于40℃香氣較低沉,味較澀。這個時間不易掌握。如用玻璃杯,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覺溫度適合即飲;如用蓋碗,則稍稍倒出一點茶湯至手背以查其溫度。
3、第一泡的茶湯,尚余三分之一,則可續水。此乃二泡。如若茶葉瘦弱的茶,二泡茶湯正濃,飲后舌本回甘,齒頰生香,余味無量。飲至三泡,則一般茶味已淡。
條索松展的茶
1、燙杯后,取茶入杯。此時較高的杯溫已隱隱烘出茶香。
2、沖入適溫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蓋茶葉)。這種茶本身比較舒展,無需使用水的沖力,反而易燙傷嫩葉。采取的辦法是如用玻璃杯,則沿杯邊注水,蓋碗則將蓋子反過來貼在茶杯的一邊,將水注入蓋子,使其沿杯邊而下。然后悄悄搖晃茶杯,使茶葉充分浸潤。
3、稍停約兩分鐘,待干茶吸水伸展,再沖水至滿。沖水方法如前。此時茶葉或徘徊飄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間,別具茶趣。
三、炒青綠茶之蒙頂甘露的泡法
煮水,講水燒沸到100度關火。有詩云“蟹眼不需煎活水”,那是上好的活水,難覓!自來水含氯,所以最好煮沸后再涼湯。為什么不用桶裝水,不要怪我偏激,我們這里自來水比桶裝水還好,引自山上泉水,不過還是加氯做了過濾的。
涼湯,用公道杯最好,以免所有的水都涼了不好用。涼到80-85度。
用沸水,溫杯潔具,在蓋碗還比較燙的時候投茶,然后蓋上杯蓋搖香,前后搖動三下即可,揭蓋輕秀,一股濃濃的茶香撲鼻而來,醉人心脾,誰說酒才能醉人,茶香醉人才真醉,醉了也不會有酒醉后的痛苦。
沖水,這個是最關鍵的。把剛剛涼好的水,沿蓋碗的邊沿凸起的環緩緩注入碗中,不要直沖,也不要太急,水到蓋碗凸沿即可。
甘露沖泡最好不好蓋杯蓋,等5-8秒出湯,出湯的時候蓋上杯蓋,出完立即揭開,以免講茶葉悶黃。
問香品茗。湯香稍比搖香的時候淡一些,依然是醉人的栗香。三口品,一杯甘露品三口,喝入一口,讓茶水在口里轉一圈,滿滿吞下,那一絲絲甘甜,那一絲絲的爽滑,那一縷縷清香,齒間縈繞,人間美事盡在此間!
四、炒青綠茶之都勻毛尖的泡法
1)、燙杯后,取茶入杯。此時較高的杯溫已隱隱烘出茶香。
2)、沿杯壁注入適溫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蓋茶葉)然后微微搖晃茶杯,使茶葉充分浸潤。此時茶香高郁,不能品飲,不過恰是聞香最好的時間。
3)、稍停約兩分鐘,待干茶吸水伸展,再沿杯壁注入適溫的水幾乎至滿。此時茶葉或徘徊飄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間,別具茶趣。開始品飲。
4)、待茶湯還剩三分之一左右時,再續入適溫,適量的水,接著品飲。
五、炒青綠茶之信陽毛尖的泡法
1、從茶盒中取出新茶,置放于賞茶盤中。
2、泡茶選用龍潭泉水或純凈水,沖泡信陽毛尖,水溫在80度左右。俗話說:“老茶宜沏,嫩茶宜泡”。
3、用隨手泡向茶壺中注水,然后將壺水倒入茶海,依次倒入聞香杯、品茗杯、再用茶筷夾住杯子,清潔茶具。
4、向壺中注入少量水,采用“中投法”,用茶匙將茶葉輕撥入壺內。
5、信陽人喝茶,講究頭道水、二道茶,為了更清潔衛生,要把這第一道茶水倒掉,又叫洗茶。
6、采用“回旋注水法”向壺中注水少許,浸潤茶芽,稱為溫潤泡。
7、將水注入壺內,下提拉注入,反復三次,雅稱“鳳凰三點頭”,然后用壺蓋輕輕拂去茶湯表面泡沫,稱為“春風拂面”。
8、將壺中茶水迅速倒入茶海內,使茶湯分離,濃淡均勻。
9、將茶海里茶水依次斟入聞香杯,斟茶七分滿,留下三分情。
10、向賓客獻茶,茶藝師要與賓客一同品茶。品茶可采用“三龍護鼎”式端杯手法,先觀湯色之均勻、嫩綠、明亮,然后品滋味及潤喉,分三口品下。即一潤唇、二潤舌、三潤喉。
綜上,我們可知不同品種的炒青綠茶的沖泡步驟、沖泡溫度、沖泡時間、沖泡次數等都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