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紅工夫簡介
發布時間:2025-02-07 點擊:32
安化紅茶——譽滿海內外的安化紅茶。我國紅茶(工夫紅茶)生產系明末(1560年前后)始于福建武夷。安化紅茶為后起之秀,由于量多質好,很快馳名中外,并享有“湖紅”代表的稱號。在我國對外貿易中以茶葉占居重要地位時,安化紅茶發揮過顯著作用。
湖紅工夫以安化工夫為代表,外形條索緊結尚肥實,香氣高 湖紅工夫茶,滋味醇厚,湯色濃,葉底紅稍暗。平江工夫香高,但欠勻凈。長壽街及瀏陽大圍山一帶所產香高味厚(靠近江西修水,歸入寧紅工夫),新化、桃源工夫外形條索緊細,毫較多,鋒苗好,但葉肉較薄,香氣較低,漣源工夫系新發展的茶,條索緊細,香味較淡。
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后,廣州、上海等五口被迫對外通商,廣州成為最大的茶葉出口市場,致使歐美各國來華購運茶葉數量激增,尤其以紅茶需求量最大,廣東商人因貨源不足,來安化采購茶葉,見安化山水秀美,茶葉品質好,地位適宜,人工低廉,即設立“廠莊”收買茶葉,制造紅茶,并傳授制茶技術,引導茶農生產加工紅茶。
安化紅茶逐漸發展。雷男等《湖南安化茶葉調查·續言》載:“紅茶日興,粵商佑帆取道湘潭抵安化境倡制紅茶。”據《湖南省安化茶廠史》記載:清·咸豐四年(1854年)始創制紅茶,技術是由粵商經湘潭來安化傳授采辦紅茶,通過富商遠銷歐洲。隨后江西、安徽和西北商人來安化進一步傳授推廣制紅茶技術,改進包裝運銷俄歐美。
至五口通商.紅茶貿易大增,清咸豐初年,安化“年產紅茶約10萬箱,花卷茶(安化千兩茶)3萬余卷,紅茶銷俄約占70%,英美僅占30%,花卷茶則悉銷于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