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宜紅生態茶園
發布時間:2025-02-03 點擊:30
宜紅品牌富含歷史底蘊,為提升秭歸茶葉品牌,秭歸宜紅向國家商標總局已申報注冊:“秭紅”為我司首個注冊商標,2017年12月13日已通過初審,2018年4月將獲得注冊證書。走品牌戰略,建立“生態茶園+初制茶廠+精制茶廠+綠茶+紅茶+出口紅茶”、“線下實體專營店”+“網上特色館”的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模式;走名優特新發展之路,并與全域旅游相結合,形成一條完整的茶業產業鏈,是秭歸宜紅未來的戰略導向。2018年秭歸宜紅的春茶產品主要有:綠茶系列:宜紅針形茶(蒸青工藝)、碧螺春、宜紅炒青;紅茶系列:宜紅金針、紅條茶-嫩芽茶、宜紅工夫特級等。
梅家河生態茶園
梅家河鄉位于秭歸縣西南角,地處東經110°26′~110°32′,北緯30°51′~30°58′,東與沙鎮溪鎮接壤,南與磨坪鄉交界,西與巴東縣毗鄰,北與沙鎮溪隔河相望。鄉政府駐地為魯家灣村,距縣城125公里,因政府駐地位于梅家河畔而得名。
該鄉地處大巴山余脈,梅家河橫貫境內將其一分為二,沿河谷向兩邊逐漸升高。東西長10千米,南北寬13千米,高低山海拔懸殊大,最低海拔屬京丈坪村153米,最高海拔陳家埫村的扇子壩1640米。該鄉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垂直變化明顯。年平均氣溫17℃,夏季最高氣溫41℃,冬季平均氣溫8℃。年均降雨量1439毫米,全年無霜期300天左右。全年降水分布不均,6~8月占年降雨量的60%左右。境內河流主要有兩條:一為歸坪河,源于磨坪鄉天生橋,由南向北匯入青干河。一為梅家河,源于兩河口鎮香爐山西部,向北于觀音堂匯入青干河。
梅家河生態茶園
梅家河鄉位于秭歸縣西南角,地處東經110°26′~110°32′,北緯30°51′~30°58′,東與沙鎮溪鎮接壤,南與磨坪鄉交界,西與巴東縣毗鄰,北與沙鎮溪隔河相望。鄉政府駐地為魯家灣村,距縣城125公里,因政府駐地位于梅家河畔而得名。
該鄉地處大巴山余脈,梅家河橫貫境內將其一分為二,沿河谷向兩邊逐漸升高。東西長10千米,南北寬13千米,高低山海拔懸殊大,最低海拔屬京丈坪村153米,最高海拔陳家埫村的扇子壩1640米。該鄉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垂直變化明顯。年平均氣溫17℃,夏季最高氣溫41℃,冬季平均氣溫8℃。年均降雨量1439毫米,全年無霜期300天左右。全年降水分布不均,6~8月占年降雨量的60%左右。境內河流主要有兩條:一為歸坪河,源于磨坪鄉天生橋,由南向北匯入青干河。一為梅家河,源于兩河口鎮香爐山西部,向北于觀音堂匯入青干河。
2016年,全鄉發展茶葉產業的村達11個,茶農總人數達1561戶3837人。鄉內現有茶葉示范園2處,分別位于下里坪村和龍王山村,總面積約300畝,現有茶葉專業合作社2家,分別為下里坪村的綠葉茶葉專業合作社和龍王山村的龍豐茶葉專業合作社。茶葉示范戶6戶。2016年全鄉茶葉種植面積達7040畝,茶葉總產量達39噸,茶葉總產值約400萬元。
2016年,全鄉發展茶葉產業的村達11個,茶農總人數達1561戶3837人。鄉內現有茶葉示范園2處,分別位于下里坪村和龍王山村,總面積約300畝,現有茶葉專業合作社2家,分別為下里坪村的綠葉茶葉專業合作社和龍王山村的龍豐茶葉專業合作社。茶葉示范戶6戶。2016年全鄉茶葉種植面積達7040畝,茶葉總產量達39噸,茶葉總產值約400萬元。
泄灘生態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