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銀針的品質特征白毫銀針名字的由來
發布時間:2025-02-01 點擊:33
白毫銀針屬于普洱茶嗎?肯定不是的白毫銀針,屬于白茶類,為白茶中的佼佼者,也是價值最高的白茶。白毫銀針,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稱,相關的介紹如下!
白毫銀針的品質特征
白毫銀針由福建省的漢族茶農創制于1889年,產地位于中國福建省的福鼎市和南平市政和縣。由于鮮葉原料全部采自大白茶樹的肥芽,白毫銀針的成品茶,長三厘米許,整個茶芽為白毫覆被,銀裝素裹,熠熠閃光,令人賞心悅目。沖泡后,香氣清鮮,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觀也使人情趣橫生。茶在杯中沖泡,即出現白云疑光閃,滿盞浮花乳,芽芽挺立,蔚為奇觀。
白毫銀針名字的由來
白毫銀針因為白毫屬輕微發酵茶,人們采摘了細嫩、葉背多白茸毛的芽葉,加工時不炒不揉,曬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來,這就是它呈白色的緣故。
白毫銀針的歷史發展進程
清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用菜茶(有性群體)的壯芽為原料,創制銀針白毫。約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種茶樹在福鼎市選育繁殖成功,于是1885年起改用福鼎大白茶品種茶樹的壯芽為原料,菜茶因茶芽細小,已不再采用。政和縣1880年選育繁殖政和大白茶品種茶樹,1889年開始產制銀針。
白毫銀針早在1891年開始外銷,1912~1916年為極盛時期,當時福鼎與政和兩市年產各1000余擔,1917~
1921年受歐戰影響,銷路阻滯,一落千丈。近些年來,銀針年產也僅在幾百公斤至一千公斤之間,為不可多得的珍品。目前銀針白毫主銷港澳地區。也銷往德國及美國等地。在歐洲有的在泡飲紅茶時,于杯中添加若干銀針,以示名貴。
1982年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名茶,在30種名茶中列第二位,199o年在河南信陽召開的全國第二、三次名茶評比會上,又兩次評為全國名茶。還創制了白毫銀針的系列產品,有銀鉤、銀猴、銀球、銀龍等新的名優茶。1992年銀鉤被評為福建省名茶,名列第一。
白毫銀針的品種
1、北路銀針
白毫銀針產于福建福鼎,福鼎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足,福鼎境內山丘地約占陸地總面積的91%,盆谷平原約占9%。有青龍山和太姥山,海拔在900米以上。福鼎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環境優美。適合茶葉的生長,福鼎是“中國白茶之鄉”。茶樹品種為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
外形優美,芽頭壯實,毫毛厚密,富有光澤,湯色碧清,呈杏黃色,香氣清淡,滋味醇和。福鼎大白茶原產于福鼎的太姥山,太姥山產茶歷史悠久,有人分析,陸《茶經》中所截“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就指的是福鼎太姥山。清代周亮工《閩小記》中曾提到福鼎太姥山古時有“綠雪芽”名茶,“今呼白毫”。如此推來,福鼎大白茶品種和用其芽制成的白毫銀針,歷史相當久遠矣。
2、南路銀針
南路銀針產于福建政和,政和縣屬于福建省南平市轄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由于鷲峰山脈橫貫縣境東部,峰巒起伏,氣候較溫和,土壤較肥沃形成了獨特的高山平原二元地理氣候條件。茶樹品種為政和大白茶。外形粗壯,芽長,毫毛略薄,光澤不如北路銀針,但香氣清鮮,滋味濃厚。政和大白茶原產于政和縣鐵山高侖山頭,于十九世紀初選育出。
政出白毫銀針,則隨政和大白茶的利用應運而生。據介紹,一九一0年,政和縣城關經營銀針的茶行,竟達數十家之多,暢銷歐美,每擔銀針價值銀元三百二十元。當時政和大白茶產區鐵山、稻香、東峰、林屯一帶,家家戶戶制銀針。當地流行著“女兒不慕富豪家,只問茶葉和銀針一的說法。
白毫銀針的制作工藝
白毫銀針的鮮葉原料一般采摘的是茶樹上面的肥芽,采摘的茶芽以春茶第一、二次的頂芽的品質最好,制成的成品茶的品質也是最佳的。到三、四輪采摘的茶芽相比前兩次來小的多,制作出來的白毫銀針的品質也不如前兩次的。
到了夏秋季節時,茶樹上茶芽較小,制成的茶品不佳,一般不進行采摘。在冬季的時候,加強對茶樹的管理,使得第二年長出的茶芽品質更好。
采摘白毫銀針茶芽時,要求十分的嚴格,要保證茶芽的品質,不破壞芽葉。采摘下來的芽葉選取芽心為白毫銀針的原料,其他部分制作白茶或其他茶。
白毫銀針的制作方法比較特殊,制作時,不用炒也不用揉,只要進行萎凋和烘焙即可。將茶葉晾干,讓茶芽自然緩慢的發生一定的變化,然后制成白毫銀針茶。
綜上所得,白毫銀針屬于白茶,是一種輕微發酵茶,與普洱茶之間是存在很大差異的,但是不可否認白毫銀針與普洱茶都是非常好的茶葉喔!